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真正的公信力,不在于完美无瑕,而在于敢于直面裂痕。”
一周后,小舟在北京论坛的讲台上,面对数百名教育工作者、心理学专家和媒体记者,打开了PPT第一张幻灯片。
背景是一片漆黑,中央浮现一行白色文字:
>“我不是天才刑警,也不是心理专家。
>我只是一个曾经以为‘说了也没人听’的孩子。”
全场寂静。
他讲述了RE-001的故事,讲述了福利院地下室里的绝望,讲述了如何因为一句无人回应的呼救,差点坠入永恒黑暗。
然后,他展示了“倾听工程”
的失败档案,坦承那段试图用虚假回应填补孤独的历史。
“我们曾以为,只要让孩子感觉被听见就够了。
但我们错了。
感觉终究是虚的,唯有真实的倾听,才能承接真实的痛苦。”
他停顿片刻,声音微微发颤:
“今天,我不推广任何技术,也不歌颂任何理念。
我只想请大家记住一件事??
当一个孩子鼓起勇气说出‘我很疼’的时候,
请不要忙着给他贴‘坚强’的标签,
不要急着教他‘放下’,
更不要用一句轻飘飘的‘会好的’堵住他的嘴。
请你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一句:
‘我在。
我在听。
你说,我一直听着。
’”
台下有人抽泣,有人起身鼓掌,经久不息。
当天晚上,#我不是天才刑警#登上热搜榜首。
无数网友分享自己的“第一次倾诉”
经历:
>“初中被霸凌三年,直到有一天我在操场角落对着手机录音说‘我不想死了’,第二天就有朋友找到我说‘我听见了,我们一起扛’。”
>“我妈去世十年,昨晚我对着回声盒说了句‘我想你了’,今早发现邻居奶奶塞了张纸条在我门口:‘丫头,活着的人也要好好哭一场。
’”
最触动人心的,是一位父亲的留言:
>“我儿子去年自杀未遂。
医生说他内心早就塌了,只是没人听见碎裂声。
>上周他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声音角落’,录了十分钟。
出来时对我说:‘爸,我想试试活下去。
’
>谢谢那台机器,更谢谢愿意为它跋涉千里的人。”
小舟读完这些,走到窗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