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以筛选标准要严。”
韩凌目光坚定,“必须是心理咨询师、社工、教师,或有亲身经历并完成伦理培训的人。
签署保密协议,接受定期审查。
我们要让信任成为唯一的通行证。”
当天下午,首期“守夜人”
招募公告发布。
不到十二小时,报名人数突破八百。
其中有退休护士、聋哑学校老师、癌症康复患者、出狱后重新生活的前帮教对象……每个人附上的申请理由都简短而沉重:
>“我女儿因抑郁跳楼前,最后一条语音没人听见。”
>“我在监狱听了三年别人的故事,现在想还这份债。”
>“我活下来,就是为了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发声。”
韩凌逐一审核资料,在一名叫李文秀的女子档案前停下。
她是山区代课教师,丈夫死于矿难,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她在自述中写道:“去年冬天,班上有个女孩半夜烧炭轻生,被我发现时已经昏迷。
抢救回来后她哭着说:‘我只是想试试,有没有人会来找我。
’从那天起,我就知道,沉默比死亡更可怕。”
他批注:优先录用,安排心理督导支持。
与此同时,“记忆食堂”
的影响力正向更多边缘群体渗透。
第五个月,首个流浪者聚居点分站启动。
地点设在城北废弃粮仓改造的空间内,每周五晚六点半准时开灶。
菜单简单:一碗热汤面,加一颗卤蛋,外加四十分钟“今晚我想说”
。
第一场活动来了九个人。
有人讲自己如何因赌博输掉房子;有人说起儿子婚礼那天,他只能躲在远处树下偷看;还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颤抖着说:“我儿子在北京读博士,他不知道我现在睡桥洞。
我不敢联系他,怕毁了他的前程。”
主持人是张建国,曾经的抢劫犯,如今已获假释并在社区做调解员。
他听完所有人讲述后,只说了一句:“你们不是无家可归,是被人忘了名字。”
那一晚,九个人中八人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愿参与后续互助小组。
而在疗养院旧址,一场特殊的重逢正在酝酿。
韩凌根据照片线索,联合档案馆残存资料,终于拼凑出MZ-007项目的完整名单。
除周素芬、林昭与陈国栋外,另有十七名研究人员曾参与早期实验,其中三人仍在本市。
他拨通其中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六声,即将挂断之际,传来沙哑女声:“喂?”
“请问是赵婉如医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