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把这本小册子印了五百份,寄往世界各地??给东京高中生、巴黎音乐家、南美长老、澳洲祖母,也寄给了那些曾在反馈信中提到“梦见岛屿”
的陌生人。
我还附上一小瓶塔洛瓦沙粒,和一支简易版彩虹笔??由卡拉尼改良过的植物染料笔,能在纸上留下短暂发光的痕迹。
一个月后,第一封回信抵达。
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个涅涅茨牧民少年。
他不会写字,但用驯鹿皮拼贴了一幅图:夜空下,一群游牧者围坐在篝火旁,每人手中举着一块刻有符号的骨片。
他说他们在模仿梦里的仪式,“像你们那样唱歌”
。
他还写道:“昨晚雪停了,我听见风里有个女人教我数星星的名字。
她说她叫‘伊玛瑞’,我不认识她,但我记得她的声音。”
我翻查族谱残卷,终于在一位早夭女童的记录旁找到了这个名字。
伊玛瑞,十一岁,死于百年前的一场寒疫。
她的名字从未进入正式咏唱序列,因为她出生那天正好是“静默日”
??按古律,当日降生者不得录入名库,以免扰乱灵网平衡。
但她活下来了。
通过一个从未踏足海洋的少年之梦。
我的心猛地一颤。
原来“承名者”
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是独行者的重负,而是千万人共行的旅程。
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都是新庙宇的一根梁柱,一段尚未完成的旋律的守护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觉醒。
第四个月初,一封匿名邮件出现在我的加密信箱。
附件是一段监控录像:日内瓦峰会现场,一名戴帽男子在人群后方举起手机拍摄合唱过程。
画面放大后,我发现他袖口露出半枚徽章??共忆理事会下属“文明净化局”
的标志。
该部门素来主张清除“非主流文化污染”
,认为像塔洛瓦这样的消亡文明应作为历史标本封存,而非复活。
紧接着,三名收到“心咏之道”
手册的读者陆续失联。
一位是在墨西哥城开独立书店的诗人,最后一条社交动态是:“今天孩子们学会了第一句歌,他们的笑声让我想起大海。”
两天后,书店遭纵火,所有书籍焚毁,包括那本小册子。
另一位是韩国大学生,她在校园组织了一场夜间咏唱实验。
参与者报告说梦见“漂浮的石柱与倒流的雨”
。
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
为由介入,没收设备,并对她进行心理评估。
报告显示:“患者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身份混淆倾向,建议强制干预。”
最令人心痛的是南非开普敦的一位老年教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