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洪水神话不只是对往古灾变的“回忆”
,它与人类灭绝、再生联系在一起,显然有别的含义——洪水神话事实上解释了各民族的起源。
但洪水神话更深的意义在于:“它描述的也许不仅仅是人的物质生活史而是精神生活史,暗示着一个大变革,即大洪水把人的原始生活一分为二。
大洪水之前人们还生活在一个万物有灵的混沌世界里,神人可以自由往来,人和动物也都不分畛域……洪水神话中的大洪水,意味着对泛灵观念的一次‘清洗’。
它通过‘淹没’切断了人与其他物类之间跨物种的超自然的心理联系。”
[7]
总之,关于“世界型洪水”
神话,学者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一定的道理,又都没有穷极事实的真相,取得让人完全信服的证据材料。
或许,大洪水神话到底是什么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重要的是其涉及人与自然的两对变化进程:一是自然由秩序走向灾难,再由灾难走向秩序的重构;二是人类从繁盛走向灭绝,再由灭绝走向人类组织的重建。
而这两对变化又是在同一时间轴上进行的,自然的和谐之时必是人类的繁盛之时,而自然的灾害又必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自然是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自然发生灾害,即自然的不和谐,人类必然会面临着灭绝的命运,人类苦苦经营万千的文明也会损失殆尽。
也就是说“人栖居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中,也生存于先于自身而存在的自然世界中。
人文世界和自然世界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它们通过人的活动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而人类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种双重的‘栖居’意义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8]故此,当人类从自我的反省与救赎中达成与自然的和解,便迎来生态发展与人类发展的新契机。
中国神话中,当伏羲兄妹在葫芦中躲过洪水,当鸽子衔回橄榄枝,人与自然的命运从来没有如此亲近过。
这也是一种隐喻:人类回归到自然的怀抱,就是归到母亲的子宫,也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灾难,走向人与自然的再次繁荣。
此后,随着伏羲兄妹的生儿育女,随着诺亚家族的繁衍后代,人与自然相亲相近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基因,又一代代血肉相传,渗透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肌肤的人类当中。
神话中描写的那场大洪水,距今已经万千年过去了,但世界各地的人们仍能够清晰地忆念起那场洪水,和那份跨地域、民族界限的人与自然别样的亲近。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亲近也必将渗透到我们子孙的精、气、神、骨、血、肉当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或许就是“世界型洪水神话”
永恒之魅力吧。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中共中央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第158页。
[2][美]雷蒙德·范·奥弗编:《太阳之歌——世界各地创世神话》,毛天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第292~293页。
[3][日]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林相泰、贾福水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序言第1~2页。
[4][澳]A·W·里德等编:《澳洲土著神话传说》,史昆选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第11~12页。
[5]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766~767页。
[6]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第766页。
[7]谢选骏:《中国神话》,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第82页。
[8]李培超:《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前言第2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