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重生 伯禹服鲧与自然的复苏(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故闻一多先生认为:“或曰化龙,或曰出禹,是禹乃龙也。

剖父而子出为龙,则父本亦龙,从可知矣。”

[7]

那么,在中国神话中龙意象又代表着什么呢?《说文》释龙曰:“鳞虫之长也。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说明龙不仅神通万千,而且与春秋的季节交替相关。

《山海经》的《大荒经》和《海外经》中有着关于夔龙、应龙、烛龙、相柳的记载。

夔龙、应龙、烛龙、相柳,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方位。

其中,烛龙又名烛阴,最为著名。

烛龙居于“西北隅”

,人面龙身,“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即是说烛龙其视瞑关乎昼夜时辰,其呼吸关乎冬夏季节,其气息关乎风雨气象,是秋冬之交的象征。

也就是说,在中国神话中烛龙等与一年四时物候岁时的时序有关,是主自然的季节性变化之神。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在中国神话生态伦理意象中,龙与季节的交替变化息息相关。

此外,由于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而天与水又分别代表着阳界与阴界,正如叶舒宪先生所说:“由天、地、水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成的三分世界,以地为界限形成二元对立:天神世界和人类世界共为阳界,同地下的水世界即阴界形成对立。

地下的阴间神同时又兼为水神或海神。”

[8]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中登天和潜渊的龙,又有着沟通代表极乐的天上世界和代表幽冥的水下世界的能力,象征从阴界的死亡与走向阳界的重生。

这些我们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中得到印证。

帛画中龙自下向上飞腾,头顶天门,尾殴水底的景观,象征着汉墓的主人由死亡走向重生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龙这一神话意象还代表着由死亡走向重生的过程。

由于在中国神话生态伦理意象中,龙与季节更替的关系密切,同时又代表着由死亡走向重生,那么,鲧腹生禹并化之黄龙也同样涉及季节的更替和由死亡走向重生的双重含义。

但是神话通常不会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与某种社会风俗或宗教仪式相联系。

普罗普曾说:“故事保存了业已消失的社会生活的痕迹,必须研究这些遗迹,这样的研究将会揭示许多故事母题的来源。”

[9]伯禹腹鲧中的死亡与重生背后,又是何种风俗与信仰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呢?

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在考察居住在内米湖畔的古意大利人“金枝国王”

的原始祭祀仪式时,发现一种奇特的行为模式和信仰——王位交接。

即在原始人的心目中,部落首领——王的地位极高,被认为是神在凡间的代表,他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部落的兴衰,所以,成为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强壮的身体和强大的生殖力,如果王年老多病身体衰弱,整个部落就会随之衰败,甚至部落耕种的庄稼亦会如此。

因此,当部落首领的身体健康日渐衰弱的时候,根据习俗,王位继承人——健壮的青年男子,要从一棵圣树上折断一根树枝,然后在一对一的搏斗中,杀死老国王,并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后继承王位。

原始部落中,这种杀死老国王,并通过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把他的力量和精力继承下来,重新获得神的力量。

这样的情节,在今人看来或许过于血腥和暴力,而在原始人眼中这却是再自然不过而又十分神圣的事,因为“王”

既是人社会组织的首领,更是农作物丰产丰收的代表,旧王的死亡和迎接新王的再生,是部落由衰败走向繁荣,乃至获得神力庇佑的大事。

其实,不仅在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中,在动物王国如猴、豺、象等王国中,当旧国王年老体弱时,必然被年轻的雄性动物打败,并取代其成为新的首领,过程虽有几分残酷,却是自然之规律,是其组织延续与发展的必然保证。

再回到我们讨论的伯禹腹鲧神话中来。

禹从鲧已死的腹中出生,并化为黄龙,而龙又代表着季节的更替与死亡走向重生。

这样,它是否也预示着上古时代的中国同样存在着《金枝》中所描述的那种王位继承关系呢?鲧作为部落之王,拥有天神赋予的神力,但即使如此,鲧还是拥有生、老、病、死的凡人之躯体,他会衰老,会死亡。

因此,为了确保天神之力在王的躯体内永存,以及部落的农业生产获得恒远的丰产与丰收,鲧必须在身体衰败之前将王位传给部落年轻人当中最强壮、最优秀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