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重生 伯禹服鲧与自然的复苏(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叶舒宪则认为鲧、禹、启三代出身神话是熊类冬眠动物的周期变化所转换生成的一种象征性表述,喻示着个体生命的周期性结束与开始。

关于“产翁制”

的解读,笔者并不认同。

因为,如果男性假装生孩子,那为何非在鲧死亡之后?又为何会化为黄龙?再说,关于男性之间的血缘父子关系,《山海经》一般多用“生”

字表示,如“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等,但为何鲧与禹之间却偏用了一个“化”

字,这便说明,鲧与禹之间并非血脉的继承,而更多的是精神的延续。

而张开炎先生与叶舒宪先生则一定程度触摸到“伯禹腹鲧”

神话的真相之门,虽然这种触摸还很不具体、很不全面,但毕竟都在朝真相的方向努力,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那么,“鲧腹生禹”

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鲧腹生禹”

神话与原始巫教仪式及先民的最初信仰有着直接的联系,是人类组织的权力交接与自然的季节性复苏的双层注脚。

虽然,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因历史年代的渺远而支离破碎,从字面的含义中也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不过我们仍可以从早期的文献与文化遗迹中找到真相的蛛丝马迹。

先秦文献中,除开对鲧腹生禹的记载以外,还有一些关于鲧死后变化的内容。

如《左传·昭公七年》载有:“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5]《述异记》卷上有:“尧使鲧治洪水,不胜其任,遂诛鲧于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泉。”

《拾遗记》卷二则说:“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

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之河精。”

[6]等。

在这些记述中,鲧死后有化生为黄龙、黄熊、玄鱼等多种说法。

至于鲧化为玄鱼,应是对鲧字的离析,因为鱼玄字本是鲧字的异写,讹为玄鱼,不足为怪。

但“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却十分让人困惑。

如果如叶舒宪先生所解释的是化为冬眠之熊,那么陆地生活的动物又何以入水呢?原来,熊古字为能,熊即能也。

《说文》中有:“能,熊属,足似鹿”

,徐颢注笺云:“能,古熊字……假借为贤能之能,后为借意所专,遂以火光之熊为兽名之能,久而昧其本义矣。”

既然,熊即为能,而能之古字与龙之古字字形极相似,所以,鲧化为黄熊即是化为了黄龙。

这也可以在《山海经》中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得以印证。

所谓“白马是为鲧”

,按袁珂先生的说法,白马不应是鲧的名字,而是指鲧的神形为天上的白马。

而《周礼·夏官·庾人》中有着“马八尺曰龙”

的说法,三星堆出土的马面的龙造型,说明在古人的神话意象中,马即龙,神龙和天马可以合一,或者本就是一回事。

因此,诸多文献中提到的黄熊、玄鱼不过是黄龙的讹写,鲧死后化生的动物只是,也仅是——黄龙。

至于禹,既然为鲧所化,鲧为黄龙,其神形亦应为黄龙。

《说文》中曰:“禹,虫也”

,象征龙、蛇之意,也就是说禹本身就蕴含着龙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