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章 本时期小说(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容易转变为“绝望”

,然而“绝望”

与“希望”

一样,都不过是心造的假象,唯一真实可靠或有价值的是不断向前拓进。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我”

同样展现了鲁迅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的另一个精神侧面。

“我”

是吕纬甫和魏连殳沦落的见证人,也是鲁迅灵魂困扰的透视镜。

在两篇小说的结尾部分都写到“我”

“愉快”

而“轻松”

地走自己的路,表明“我”

已经超越了吕纬甫和魏连殳,也呈示出鲁迅进行了一次内心的澄清与净化,获得了再次启程前行的意志与动力。

这一精神飞跃的过程,是鲁迅小说最为重要的一项精神遗产,具有永恒的启示意义。

与鲁迅小说深刻的现代思想内涵相对应的,是鲁迅小说极具创造性的小说艺术。

站在今天的立场,可能看不出鲁迅的小说写法有多么新奇,但是如果回到当时语境,鲁迅小说的创新所在则立时凸显。

这种创新主要根源于鲁迅对国外小说艺术的大胆借鉴和充分吸收。

鲁迅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个性气质和审美取向出发,对俄国作家果戈理、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德列夫、阿尔志跋绥夫,波兰作家显克微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表现出更多的青睐。

正是域外文学资源的持续引入,才使得鲁迅的小说写作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法,表现出新的特质。

中国传统小说往往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述故事,追求有头有尾的阅读效果,偏爱曲折、离奇、饶有趣味的情节,写人物更多通过外在言行,很少进行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

鲁迅的小说在消化国外小说艺术的基础上打破了这种传统。

《狂人日记》出之于前所未有的日记体,几乎看不出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主人公狂人的呓语式独白、自由感想和意识流动成为叙述的主要内容。

《孔乙己》与《孤独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述主人公一生的故事,而是选取主人公生平几个重要的横截面作重点叙述,以见斑窥豹的手法来表现其命运遭际。

《药》的叙述结构独具匠心,具有明暗两条叙述线索。

革命者夏瑜被杀作为一条故事暗线,被巧妙地织进华老栓给儿子治病的明线叙述中。

《祝福》在“我”

回鲁镇的故事链条中,以插叙的方式接入祥林嫂的故事脉络。

整体观之,鲁迅小说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并不刻意制造阅读快感,有些小说甚至有意淡化故事情节,其中原因在于鲁迅反对把小说当作消遣娱乐的工具,力图把它纳入思想启蒙和改良社会的范畴,以促动读者对现实的感受和深思作为叙述目标。

当然,鲁迅并不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小说家。

鲁迅对中国小说有过深入的研究,在其撰写的学术论著《中国小说史略》中,可以集中看出他对中国历代优秀小说的出色品评和由衷赞赏。

这种研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鲁迅的小说写作,使它有意无意地汲取了传统小说的艺术精华,并实现了中国小说传统在新的背景下的创造性承传与转换。

从鲁迅小说刻画人物中常常运用俭省、凝练、含蓄、节制的白描手法,善于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进行生动传神的勾勒,如实状写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好用冷嘲热讽和富于抒情性的笔法中,都可以看到《世说新语》、“唐传奇”

、《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各时代优秀小说的深刻影响。

与《呐喊》《彷徨》主要从现实取材不同,《故事新编》主要是历史题材的小说集,它与一般历史小说强调对史实的充分尊重有所不同,按照鲁迅自己的说法,即“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之所以采取这种处理方式,是因为鲁迅的写作动机中包含了深刻峻急的现实意图,是为了表达对现实的观照、反思、讽喻及批判。

小说因此在整体上体现出古为今用、以今写古、古今交融的写作特点。

《补天》重述了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采石补天的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