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章 本时期散文(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时,诗化散文的创作还引起广泛的散文理论批评与讨论,对当代散文文体的建构具有一定贡献。

刘白羽(1916—2005)从30年代起就开始散文创作,早期散文风格多忧郁缠绵的情调,但也有部分作品充满慷慨悲歌的浪漫主义气质,这些特征一直延续到其当代的散文创作中。

在“十七年”

时期,刘白羽的散文创作总体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气势,充满革命的**与崇高感。

在普遍崇尚将散文当诗来写并努力创造散文意境的写作年代,刘白羽的散文自然也带有诗化散文的时代印记。

但是,从他创作的《平明小札》《冬日草》等篇目中,可见得他当时略显不同的“对新的美的探索”

这些探索使他的散文呈现了如下特点:

一、诗意与政论的结合。

在散文诗化的潮流中,刘白羽呈现诗意的手法比较特别,这来自他将**与政论巧妙结合的“大手笔”

首先,在表现时代主题时,刘白羽散文中所选取的意象背后常常是对革命的历史、人生的思考。

这些意象往往具有现实含义,如“红玛瑙”

、“灯火”

、“急流”

、“雪”

、“长江”

等,蕴含了作者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热情赞美,对革命英雄主义的褒扬。

因此,他的散文和政治抒情诗一样具有一定的鼓动性,以炽热的情感激发革命的朝气与战斗的热情。

《长江三日》中作者面对长江,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水。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这种体验充满着诗歌般的**,气象阔大,文采磅礴。

长江的奔腾之势让作者想到自己所身处的时代,不禁豪情万丈:“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

其次,刘白羽散文中有较为深广的时空思维。

他常常在追昔抚今中将历史与当下结合起来,这使得散文有着较为厚重的历史感,也是他散文写得雄放的重要因素。

这种历史感来自作者革命生活与斗争的经历,在散文中常表现为宏阔的空间意象。

在《长江三日》中,雄伟的长江激发作者对古人的幽思。

“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那该是多么雄伟的搏斗,那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

这种以惊叹号结尾的历史想象,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接着,作者在文中陆续引用杜甫的《夔州歌》、袁崧的《宜都山川记》中所载屈原的传说、卢森堡的《狱中书简》等,涵咏万千。

尤其在对长江三峡的描写上,空间宏阔,历史的长江与眼前的长江在作者心中相互激**。

再次,刘白羽的散文充满着崇高感,这种崇高感不仅表现在他对壮美之物的审美**中,还表现为主体乐观、战斗的精神面貌。

“我们的哲学是革命的哲学,我们的诗歌是战斗的诗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是最美的生活。”

《长江三日》中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视角看待长江、看待历史和世界的。

刘白羽自觉地将时代话语作为自己散文话语的一部分,坚持散文的教化功能与审美功能,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使命感也是“十七年”

知识分子普遍的自我塑造与想象。

最后,“以热烈的感情、生动的形象赋予战斗的思想以感人的力量”

[3],这是刘白羽散文的最大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