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台湾现代诗(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三度空间中,余光中追溯“过去”

的同时,又在“现在”

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探寻大陆原乡的时空坐标进而扩展到对自身处境的认定,诗人在此找到了自己乡愁的归属。

透过大陆故土的追寻,为他的自我认同找到了切实的方向,而这也是当代台湾诗歌发展的重要脉络,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一些台湾诗人不约而同地在原乡意识上找到了自己。

与余光中相比,洛夫的现代诗创作更具前卫性。

他在《关于〈石室之死亡〉》一文中说:“希望通过创作来建立存在的信心,便成为大多数诗人的创作动力,《石室之死亡》也就是在这一特殊的时空中孕育而成。”

由于当时海峡两岸的政局不稳定,由大陆来台湾的诗人在战争中被迫远离大陆母体,以一种漂泊的心情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内心不时激起被遗弃的放逐感;个人与国家的前景不明,致使诗人们普遍呈现游移不定、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为了追求精神压力的缓解,于是创作成为披露内心苦闷的载体。

诗歌《石室之死亡》首辑最初刊于1959年7月《创世纪》诗刊第十二期,这部浓郁的“现代性”

长诗,既是特殊时空的产物,也是一项超现实主义的实验。

每首两段,每段五行的章法,主题严肃、结构庞大、内容繁杂、语言新颖、意象丰饶、气势雄浑;在诗中作者尽力摆脱逻辑与理性原则的束缚,在词与词之间进行了非理性的链接。

诗作内容丰富,既写了战争、死亡、生存、异化、宗教,也写了家庭、人性、自然、时间、空间等。

洛夫诗作的语言风格离不开意象语言的自觉追求,尤其善用比喻来破坏读者线性推进的思路,以及通过变换“意象”

和“语法”

在诗歌中的比例,来调整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审美接受关系。

如:

火柴以爆燃之姿拥抱住整个世界

焚城之前,一个暴徒在欢呼中诞生

雪季已至,向日葵扭转颈子寻太阳的回声

我再度看到,长廊的阴暗从门缝闪进

去追求那盆炉火

光在中央,蝙蝠将路灯吃了一层又一层

我们确为那么间白白空下的房子伤透了心

某些衣裳发亮,某些脸在里面腐烂

那么多咳嗽,那么多枯干的手掌

握不住一点暖意

暴力行径被美化了,放火焚城却被说成是“拥抱”

世界,“暴徒”

是在“欢呼”

声中诞生的。

用通感的手法把困境中的“向日葵”

寻求温暖的“太阳”

说成是“寻太阳的回声”

“长廊的阴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