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章 戏 剧(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进行放大和凸显,以形成对传统审美的冲击。

可见,实验戏剧就是要走艺术的极端,形成和主流戏剧互相对峙的两极。

刘永来:《新时期中国戏剧形态及戏剧美学的嬗变》,载《戏剧文学》,2004(4)。

3.小剧场戏剧是相对于大剧场戏剧和常规戏剧而言的,所谓小剧场戏剧指的是:在“小型的”

剧场内进行的戏剧演出,或者是在“非常规的”

演出场所——譬如排练厅、剧场休息室、舞台附台、舞厅、饭堂、教室,甚至是废弃的车间、仓库进行的戏剧演出。

总而言之,小剧场戏剧是在较小空间演出、观众和演员之间存在着密切交流的那类戏剧样式。

举世公认的小剧场戏剧的始作俑者,是建于1887年的法国巴黎“自由剧场”

当时最有威望的导演和戏剧改革家安德烈·安图昂的宗旨非常明确,那就是打破法兰西戏剧传统,改变当时大剧院的生产方式和商业化倾向,强调艺术探索和艺术实验。

可见,由“自由剧场”

孕育产生的小剧场戏剧,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鲜明的反叛性、探索性和实验性,并因此而独树一帜。

20世纪以来,小剧场戏剧一直以艺术实验为使命,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在政治动**、民族和种族冲突日渐激烈的大背景下,欧美小剧场戏剧更成为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反体制方式。

同时,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子化及休闲方式的个性化,又表现为对一种新的戏剧审美机制的探求。

小剧场戏剧在英文中没有十分贴切的对应词,欧美并没有“小剧场戏剧”

之称谓,有人写作“Experimere”

而这个词组的原意就是“实验戏剧”

可见“实验性”

与“小剧场戏剧”

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实验戏剧”

是以“传统戏剧”

为对立面的,或者是对传统戏剧观念的改造,或者是对传统戏剧观念乃至社会体制、文化构架、道德规范的反叛和否定。

不少小剧场戏剧具有前卫性,表现出反戏剧、反传统的离心倾向。

我国的小剧场戏剧是伴随着戏剧改革,在19世纪80年代末“戏剧危机”

的大背景之下,以一种探索者的姿态出现的,因而从本质上说属于实验戏剧、探索戏剧的范畴。

我国小剧场戏剧萌生伊始,便因其与传统风格迥异的选材、立意和表现形式而被贴上了“探索戏剧”

“先锋戏剧”

的标志。

它所追求的绝不仅仅在于演出空间的缩小,更重要的是它对传统戏剧内容和体制的反叛,它始终致力于营造一种区别于传统大剧场戏剧的戏剧情境、戏剧氛围,体现着一种新的美学追求。

如果以1981年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为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当代发起的信号,1987年牟森导演的《犀牛》、1989牟森导演的《大神布郎》、1992年孟京辉导演的《思凡》为日渐繁荣标志的话,屈指算来,我国小剧场戏剧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

大凡成功的小剧场戏剧都具有新鲜的视角和脱俗的观念,无论是哲学思想还是美学观念,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许许多多的新潮思想观念,尤其是那些非主流的、非中心的文化及思想,常常在小戏剧剧场上亮相,为叛逆情绪较强、思想较为激进的浪漫型、力量型的知识分子和青年人所激赏和接受,为他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和交流思想的场所。

小剧场戏剧不满足于事件的叙述,亦不把人物性格的刻画作为最高任务,而注重挖掘人物深层的心理状态,常常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夸张的形体表演;有时候,演员成为一种抽象的符号,游离于自身角色之外进行间离自审;舞台上发出的信息指向极为模糊,需要通过对现存规范和秩序进行解构、拼贴,让观众按照自己的接收系统去处理这些信息,从中去体味和感悟,甚至像破译形象密码一样进行哲理思考。

还有人说:小剧场戏剧是一个“梦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