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以悲悼散文为主体的老一代作家的散文创作(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陈思和.巴金的意义.上海社会科学学术季刊,2000(4).

曾绍义.巴金与现代人学——《随想录》新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胡景敏.巴金的自我叙述与《随想录》的经典化.中国比较文学,2006(2).

刘俐俐.杨绛散文的独特视角.文论月刊,1991(3).

张晓东.“缘情”

与“反讽”

:重评《干校六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林筱芳.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5).

黄科安.喜剧精神与杨绛的散文.文艺争鸣,1999(2).

拓展练习

1.巴金的《随想录》在问世之初,就有论者做了如下的价值判断“《随想录》在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有三,即,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自我审判和忏悔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文学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

,因此“它的影响和价值,也已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

,[23]二十多年间,围绕着《随想录》,评说各异,有人誉之为“全民族道德与良知楷模”

[24]被称为“世纪的良心”

;然而,批评者则认为“太浅薄了,从开始就不深刻,不光不深刻还很世故”

(朱学勤:《巴金为什么不讲真话?》),“我们应当肯定《随想录》中批判的态度,肯定书中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的部分。

但是从总体上,巴金的《随想录》中的检讨和批判,是不深入的,更谈不上深刻。

巴金对于‘文革’悲剧发生的体制根源,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也就没有更深的开掘”

[25]。

更有论者指出,“读《随想录》,觉得巴金就是那个始终长不大的觉慧。

那个不断犯错,不断忏悔然后又继续犯错的觉慧。

从《灭亡》到《随想录》,跨度长达半个世纪,而巴金的思维方式,却始终没有多少改变”

,从而认为,忏悔不过是他解脱的方式。

[26]请参阅这些评论文章,联系其创作背景、创作心态等,从思想价值、文学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随想录》以及对此争议的理解和评价。

2杨绛在《将茶饮·隐身衣》中说:“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也正是这种置身世外的达观、睿智的人生态度,使得杨绛的散文显示了独特的哲学魅力。

另外,杨绛的散文通过“常理反出”

的写作方式达到了以“正常寓荒诞”

,以“幽默见悲剧”

的艺术效果。

请以《隐身衣》为例,分析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如何实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