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朦胧诗(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因此他对理想的歌唱即转为哀悼。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晦涩冷峻,没有了早期作品的天真和亮度,但他的思考却更坚实深入了,对个人内心有了更准确的表述。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接受的是北岛的理想,实际上他的作品更深处隐含着极度的孤独、绝望和悲哀。

《一切》这首诗很说明他的内心。

十二个“一切”

,十个都是否定,虚无绝望,只有最后两个属于肯定:“片刻的宁静”

和死亡“冗长的回声”

根本地说北岛的理想是从现世的否定——死亡延伸出来的。

“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当然是至高的理想,但它的下面则正是对现世的绝望和否定。

死亡“冗长的回声”

既包括对死亡的迷恋——相对于人世,以死亡否定拒绝现存;也包括对死亡的抵抗——相对于宇宙,对永恒绝对的肯定和追求。

北岛的诗即此“回声”

,这是他写作的中心秘密。

一平:《孤立之境:读北岛的诗》,载《诗探索》,2003年第3-4辑。

4.在我看来,这两句诗的悲剧性意义首先体现在环境的非历史性非正常性上。

“黑夜”

这一意象笼括了广阔而无定的时空,隐喻着一种不正常、不人道的年月与环境,这本身便是一种历史进程发展中的悲剧,“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正是这一悲剧性向前发展的结果,悲剧的承受者是“我”

,因为在“黑夜”

与“黑色的眼睛”

(“黑夜”

的派生意象)之间是由“我”

来连接,而“我”

则被动地成为这场灾难的承受者,“黑色的眼睛”

实际是一种“异化”

的具象形式,这已经深入到人与环境的不可调和的悲剧之中。

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于“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在这里似乎“我”

处于主动的地位,也无疑有着一种敢于向“黑夜”

叛逆、寻找光明的精神,恪守,所使用的武器——“它”

竟然是“黑夜”

的派生物,这似乎预示了这种寻找势必又会陷入一种新的悲剧之中。

这一悲剧性的循环揭示了人能够发现自我,人不能够实现自我这种二律背反,这几乎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一个永恒的悲剧情节所在。

王干:《透明的红萝卜——我读顾城的〈黑眼睛〉》,载《读书》,1987(10)。

5.“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