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现代主义小说(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和小妹能够在“我”

身上刺出红疹的“直勾勾”

目光,均是这种敌意的极端写照。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变态者即受虐妄想症患者的离奇叙事,它是如此的不可信和故作错乱。

但是,这种反常的叙述并不是偶发性的,在稍后的残雪小说里,这种紧张、可怕的家庭血亲成员间的精神折磨不停地重演,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

在残雪向我们揭露的关于家庭内幕的全部丑恶和反常时,并非是曾经其乐融融的家庭横遭外力的毁坏然后一步一步地沦丧,而是家庭自身无因地出现了不可挽回的分裂、猜忌、提防和相互折磨的争战,使用的手段虽非暴力,但造成的恐惧却远胜暴力。

残雪似乎借助这种拐弯抹角的暧昧方式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恶化乃出于人自身的病态妄想,人们就普遍地不自知地生活在此种病态妄想里。

以象征的立场来看,残雪这种夸张地丑化家庭人际关系的描述,导引于对一种更大范围中人际关系充满了敌意的强烈反应;若其中含有文化批判的成分,那显然是对人们自找麻烦自设障碍自树敌人等等慢性自杀行为的绝望揭露;而从个人心理的潜在欲望来看,它又是用故意犯禁的方式(即丑化家庭关系)来缓解处于敌意包围的幻觉中所不断忍受着的焦虑:在家庭自身即以分崩离析时,在人忙于对付最亲近的家人的折磨时,所有的外界袭扰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这种虚拟的自我丑化实在是潜意识支配下的自卫表现,即以自损的方式来阻止外界可能予以的侵害,或者说,把现存的外界侵害转嫁到家庭自身,然后独自承担起来。

孤独地忐忑不安地混居在敌意包围中,是残雪小说常见的个人处境和根本不可能摆脱的悲剧命运,这一命运是令人作呕的。

所有在身边来来去去鬼鬼祟祟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变态的、神经质和陌生的,他们永远是一些外人,他们不仅和我不沟通,他们彼此间也不沟通。

残雪小说里频频露面的形象多半没有性格可言,没有正常的容颜,他们只是一种病态人格的类象而已。

他们不是猥琐的乖戾的或可厌的,就是丑陋的呆傻的或梦游着的。

他们永远在正常生活之外,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秩序中。

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妄念奇想和晦涩的梦,做出古怪的不可解释的亵渎行为。

残雪小说人物类型所操用的基本台词仿佛是一种深奥的密码,它和其他一系列辅助性的动作符号(如捣洞、蹬地板、讪笑、磨牙、翻找、挖鼻子等)一起构成了残雪式荒诞戏剧的基础内容。

所有这些充分发展起来的臆想类型,其实在《山上的小屋》里即以有了最扼要的缩写和预告,后来的事情也果然证实了这类带有强烈表现主义倾向的反戏剧的胡言乱语以及傀儡化的行动调度,在残雪后期作品里不厌其烦地绵延不止,直至让人不堪忍受。

吴亮:《一个臆想世界的诞生——评残雪的小说》,载《当代作家评论》,1988(4)。

泛读作品

残雪:《苍老的浮云》

王蒙:《蝴蝶》

刘索拉:《蓝天绿海》

徐星:《饥饿的老鼠》《在路上》

评论文献索引

查建明.意识流小说在新时期的译介及其“影响源文本”

意义.中国比较文学,1999(4).

江亚菁.王蒙小说中的“意识流”

.世界文学评论,2006(1).

阎纯德.论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

群落的先锋创作.中国文化研究,2004(1).

何新.当代文学中的荒谬感与多余者——读《无主题变奏》随想录.读书,1985(11).

许振强.天凉未必秋——也评《无主题变奏》兼与何新商榷.当代作家评论,1986(1).

李书磊.你《别无选择》矛盾阅读.文学自由谈,1989(2).

孙郁.徐星小说的精神走向.当代作家评论,199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