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章 小 说(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萨支山.试论五十至七十年代“农村题材”

长篇小说——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文学评论,2001(3).

陈思和.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评50年代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3).

董之林.追忆燃情岁月——五十年代小说艺术类型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任现品.革命主题对感**的整合——论十七年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2).

陈晓明.历史“扭结”

中的十七年小说——评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文艺争鸣,2005(4).

高旭国.压缩之后的价值:“十七年”

小说漫议.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1).

郭冰茹.论“十七年小说”

的叙事张力.当代作家评论,2006(5).

樊星.永远的红色经典——红色经典创作影响史话.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拓展练习

1.在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的时候,50至70年代常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时期看待。

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这三十年的中国文学使“五四”

开启的新文学进程发生“逆转”

,“五四”

文学传统发生了“断裂”

,只是到了“新时期文学”

,这一传统才得以接续。

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洪子诚认为这种“逆转”

和“断裂”

并不存在,这三十年的文学,从总体性质上看,仍属“新文学”

的范畴,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文学,是“五四”

诞生和孕育的充满浪漫情怀的知识者所作出的选择,它与“五四”

新文学的精神,应该说具有一种深层的延续性。

请在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小说章节中,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认真阅读《十七年文学:“人”

和“自我”

的失落》,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作者所论述的十七年文学中“人”

和“自我”

失落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十七年文学什么样的文学特征?蓝爱国在《解构十七年》一书的前言中却认为“尽管‘人’的理论是极为尖锐有力的,但从‘十七年’文本存在的实际状况看,它是一个批判性有余而同情性理解不够的理论视角”

请在接下来的小说学习中,思考这两种理论视角,我们如何培养一种“历史的、同情的、理解的文学史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