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路 翎(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昌切.路翎的小说世界.文学评论,1990(1).

杨义,等.路翎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刘挺生.路翎小说的深层意识与本体特征.文学评论,1995(2).

王志祯.路翎:“疯狂”

的叙述.文学评论,2000(3).

秦弓.《财主底儿女们》:苦吟知识分子的心灵史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

文贵良.路翎的欧化:语言创伤与生命开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5).

拓展练习

1.路翎小说虽语言有些艰涩粗放,往往给人游离散乱之感。

但其浓墨重彩、奔涌喷泻的心理描写却为作品构筑起强劲有力的情感漩流,生动地、丰富地将人物分裂的、隐秘的、多变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但是,有时路翎会因过度沉迷于人物内心深处而不能自拔,导致心理描写失真。

以《饥饿的郭素娥》为例,对路翎在心理描写上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

2.无论就规模还是深度,《财主底儿女们》都堪为继巴金《家》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崩溃历史命运的鸿篇巨制,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现代家庭小说的基本模式。

但是,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方面,二者又存在明显差异。

虽然都塑造了“出走者”

形象,但《家》并没有对觉慧出走之后的命运加以关注,而是以“开放式的结局”

寄托了作者挣脱封建枷锁、奔向光明前程的美好心愿,简化或回避了“娜拉走后怎样”

这一尖锐问题。

而路翎笔下的蒋纯祖在出走之后则继续经历了漂泊流亡的生活,其内心苦闷并没有因出走而得以排遣。

这段“出走后”

的叙说细腻展现了知识分子面对启蒙神话逐步破灭时的复杂心态,同时也完成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任务,成功将《家》的个性解放主题转向了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民族解放主题。

结合两部作品,对“出走者”

觉慧和蒋纯祖、“留守者”

觉新与蒋蔚祖进行比较分析。

3.作为胡风文艺理论最忠实和最有成就的实践者,路翎的小说创作与“延安讲话”

的理想文学形态存有较大差距,如路翎沿其创作观念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创作的《洼地上的“战役”

》在当时就受到了严厉批判。

孔范今在《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历史考察》一文中也指出,“路翎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的主人公蒋纯祖漂泊追求的生命经历,他对革命目标至死不悔的执著和主动迎取与体味到的带有明显非目标规范的异质性苦难体验的结合,构成为一种悲壮的人生。”

[3]请结合蒋纯祖这一形象,分析路翎小说的“异质性”

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它与胡风的文艺理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