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曹 禺(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8.象征性意象在曹禺剧作中大量存在,除了有利于营造“诗意”

,还可以拓展戏剧表现的想象力与意蕴含量,使作品更具有艺术上的超拔感。

大概而言,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如《雷雨》中死气沉沉、充满压抑感的周公馆,《原野》中的黑林子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日出》中陈白露居住的饭店,以及《北京人》中曾皓的棺材等;二是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意象,《北京人》中的机器匠是一种类型,而更为普遍的则是剧作家赋予人物以某种象征意义,从而人物本身即是一个象征性意象。

例如具有“最‘雷雨’性格”

的蘩漪,她那种极端和矛盾的性格,与狂躁郁热的“雷雨”

的象征意蕴是如此吻合;三是由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如“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等,既是一个实存之物,同时又是某种观念的象征。

这些象征性意象从不同层面烘托、渲染了戏剧的诗意氛围,就像一层厚重的天幕,笼罩着作品的一切事件与人物心态,从而成为戏剧有机的组成部分,以至于一旦缺少了它们,演出可能会失去生命的灵魂。

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9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泛读作品

曹禺:《原野》《家》《胆剑篇》

评论文献索引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文学评论,1962(1).

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1).

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华忱之.曹禺剧作艺术探索.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柯可.曹禺剧作人物的美学意义.广州:花城出版社,1989.

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文学评论,1991(1).

马俊山.曹禺:历史的完进与回旋.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胡润森.曹禺在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4).

李光荣.人物出走——曹禺戏剧艺术管窥.文学评论,1994(6).

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原罪意识.文学评论,2000(3).

倪宗武.试论曹禺建国后的戏剧创作.福建论坛,2001(6).

李扬.论曹禺悲剧观念的转向——兼谈曹禺创作的分期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04(1).

姬学友.《曹禺评说七十年》评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2).

拓展练习

1.在《雷雨》序中,作家声明他创作此剧时,“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他同时又说:“《雷雨》对于我是个**,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你如何理解这两种指向及其在剧作中的体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