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作者充分挖掘人物深层心理尤其是性心理,其间种种的心理刻画细腻地表现了自我与本我、理性和欲望的冲突,多侧面地展示了大都会人物在两性吸引中的苦闷情绪。
作品外部情节的单纯与对于主人公内心繁复、激变的极力铺陈,充分显示了“精神分析小说”
的特点。
同时,作品也暗示了都市生活的孤寂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从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较早观照现代都市情爱心理的小说之一。
乔以钢:《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54页,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我们在呐鸥的日记中也证明了他对女性的偏见;他既爱女性的肉体,又嫌恶女性没有智性发展的可能。
事实上他完全由男性的色情眼光来审视女性,把女性看成性象征。
他以观察者的姿态白描女性,只能捕捉到女性的外表,完全无法深入女性的内在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新感觉派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总是如此浮面:只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完全没有心理深度;她们及时行乐,只追求一夜风流的性关系;她们无心无脑,随时会背叛男人,是男人无法掌控的女人——事实上,浪**子之流的男人,一味由自己的角度检视女人,当然掌握不住女人的心理。
呐鸥一介风流,于三十年代“革命文学”
当道之时,在上海建立了他独树一帜的文风。
也只有上海结合通俗文化和商业化媒体的特殊环境,才能造就出刘呐鸥这样的新感觉派文人。
彭小妍:《刘呐鸥1927年日记》,载《读书》,1998(10)。
7.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用异常快速的节奏,电影镜头般跳跃的结构,在读者面前展现出眼花缭乱的场面,以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和病态。
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作家没有去叙述他们一生中的种种故事,而是选择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在这五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来展现他们不同的职业、性格和内心世界。
如果说这五个人在同一时间内的经历各自是一首小诗的话,那么,其共同的特点——失意,则像是这组诗的一条主线,把这五首小诗串联成为组诗。
接着,作家又选取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描述这五个人的“快乐情景”
,揭示他们被无情的时间啃噬着心脏的极端痛苦。
最后,作家摄取四个人给一个人送葬的情节,表现他们个个像“爆的气球”
在无尽的时空中的感受。
邓明灿:《论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载《河南大学学报》,2000(6)。
泛读作品
施蛰存:《春阳》《将军底头》
刘呐鸥:《游戏》
穆时英:《公墓》《夜开》《夜闭》
评论文献索引
严家炎.论30年代的新感觉.中国社会科学,1985(1).
张鸣声.都市化中的乡村与都市里的乡村——心理分析派小说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
阎振宇.中日新感觉派比较论.文学评论,1991(3).
尹鸿.论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中国社会科学,1991(5).
黄献文.论新感觉派.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王宏图.新感觉派的都市叙事:感性欲望的盛宴.社会科学,2003(7).
吴立昌.30年代的创新能手——心理分析小说家施蛰存.上海大学学报,1991(5).
王姝.穆时英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
李欧梵.脸、身体和城市: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小说.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