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还使他始终坚持“爱憎和哀乐自有独特式样”
的审美理想,不在文学事业上投机取巧,也不把文学当作商品,创作出独具异彩的文学世界。
4.对沈从文文学贡献的两方面把握:其一,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
,以文学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
;其二,创造了富有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
精读作品
沈从文:《边城》
废名:《桃园》
萧乾:《梦之谷》
芦焚(师陀):《果园城》
评论摘要
1.“京派”
指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其主要阵地有《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
“京派”
作家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建构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
“京派”
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等,其中以沈从文的成就最大。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20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京派小说反映出京派作家面对中西方文化的独特态度。
……京派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过西方文学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也在实践运用过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段,如废名对意识流手法的转化,林徽因对蒙太奇手法的借鉴等。
对于西方文化他们并不保守,而是持一种开放的胸襟和眼光。
但他们与传统文化之间又有着深刻的内在精神联系,他们创作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小说。
“京派”
作家在创作时融会传统的绘画技法如讲构图、重白描和留空白等。
常常出现在他们笔下的翠竹、水、月光也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审美意象。
并且在着力追求“和谐”
“节制”
“恰当”
的审美意识,创作情感上也承袭了东方的传统美学精神,这一切都使京派小说呈现出含蓄蕴藉的美学特色。
“京派”
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批判和审视,对乡土文明和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并不完全意味着他们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相反,他们一直都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实践自己对“纯正文学趣味”
的追求。
许道明:《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载《复旦学报》,1993(4)。
3.具体一点来说,(京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流派的共性:一,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出于对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的不满,“京派”
作家试图避开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而转向以文化观照和表现最普遍的中国人生。
他们对现代工业文明侵入之后的乡土中国的变化怀着矛盾的心态,在表现道德沦丧的同时,格外注意以传统和民间的道德重新厘定现实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