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巴 金(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必然灭亡命运的他,同时又经验着“失乐园”

的悲哀。

邵宁宁:《家园彷徨:〈憩园〉的启蒙精神与文化矛盾》,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

7.巴金笔下的曾树生多少提供了对中国妇女出路问题的思考。

巴金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他对树生的出走——作为对封建传统的否定而深表同情和赞赏,而且指出了冲出第一层篱樊后的无路可走以及无数层的其他篱樊蜂拥而至——它既不像《伤逝》那样凄惨:女人受男人的庇护又为男人所抛下;它也不像《原野》这般悲凉:生与死的力量将金子逼上了绝路。

曾树生出走以后面对的是如此繁复多变的人生,她的个人境遇既热闹又孤寂,她在人格上既独立又依附于他人,她在精神上既有千丝万缕的牵挂又孤立无援。

巴金写出了女人在“独自”

面对生活时的双重困境——她既要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选择一切,又不能丢弃女人的种种特性。

……曾树生这个形象以及《寒夜》这部小说比较深刻地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生活的一个本质方面,蕴藏着许多可以进一步发掘的意义。

刘慧英:《重重篱樊中的女性困境——以女权批评解读巴金的〈寒夜〉》,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3)。

泛读作品

巴金:《灭亡》《雾》《雨》《电》《春》《秋》

评论文献索引

王瑶.论巴金的小说.文学研究,1957(4).

张民权.从《家》和《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2).

朱志棠.《家》中觉新形象塑造的艺术辩证法初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3).

张立慧.论巴金民主革命时期小说的风格特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2).

王建平.重读《寒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

张沂南.论女性自我生命选择——也谈《寒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2).

李存光.20世纪中国巴金研究掠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2).

陈少华.二项冲突中的毁灭——《寒夜》中汪文宣症状的解读.文学评论,2002(2).

张蕾.结构、主题、情感——巴金《憩园》新论.苏州大学学报,2003(4).

周立明.在信仰与文学之间——由“信仰”

解读巴金的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

于可训,李雪.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江汉论坛,2008(7).

拓展练习

1.细读文本,分析《家》与《寒夜》,阐述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的变化。

2.对于巴金小说《寒夜》中造成主人公汪文宣悲剧的缘由,在一般认为的社会黑暗说之外,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致命的不和谐因素。

战争的特殊社会环境,给当时社会的稳定以及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压力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汪文宣这种小家庭中,主要的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照样会影响到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正常存在;触及汪文宣个人自身,也蕴涵着思想、心理道德和事业上发展能力的不和谐诸方面。

通过汪文宣这小人小事的生命乐章,显示出悲剧的深刻含义,即既彰显了个人生命主体的不和谐,又折射出当时时代、社会、事业、爱情及家庭的不和谐,还阐释了生命实践主体必须要与实践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

你是否认同这样的理解,为什么?

3.近年来出现了从不同视角对《寒夜》的阐释。

从文化视角即文化意识、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如王兆胜《寡妇道德与传统文化——兼论〈寒夜〉爱情悲剧根源》;以女权主义批评方法来解读的,如刘慧英的《重重篱樊中的女性困境——以女权批评解读巴金的〈寒夜〉》;以精神分析方法解读巴金的创作心理及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心理的,如刘艳的《情感争夺背后的**禁忌——巴金〈寒夜〉新解》;与精神分析相关的症候式批评,如蓝棣之在其著作《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中对《寒夜》的阐释。

另外,日本学者河村昌子的《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状况与巴金的〈寒夜〉》一文,另辟新颖的角度,着眼于“教育”

分析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主旨。

认真阅读相关书籍与文章,拓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给出自己的见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