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比起那种用想象和夸张来渲染美好事物的做法,这种不声不响的对比显然更能强烈地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
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149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泛读作品
茅盾:《腐蚀》《秋收》《残冬》
沙汀:《在祠堂里》《代理县长》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樊家铺》
艾芜:《丰饶的原野》《石青嫂子》
评论文献索引
严家炎.社会剖析派.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邵伯周.心灵的历程,历史的缩影——《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2).
汪晖.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
王晓明.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论茅盾的小说创作.潜流与漩涡——论20世纪中国小说家的创作心理障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张景超.《子夜》的重估.求是学刊,2000(4).
秦志希.茅盾小说人物塑造模式论.贵州社会科学,1991(2).
王一力等.论茅盾长篇小说的文体风格.上海大学学报,1995(4).
王中忱.都市空间·时代性·革命现实主义:重读茅盾《子夜》.越界与想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方锡德.吴组缃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吴组缃先生纪念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李庆信.沙汀小说艺术探微.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拓展练习
1.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流派,社会剖析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即注重依靠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创作,理性分析社会现实和历史特点,形象地回答社会重大问题;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确定个体在阶级中所处的位置,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社会现实,正面描写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客观形象反映,强调对于时代特征的展示和历史趋势的展望;着眼于社会全貌,追求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追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重视在社会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特点。
对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作品进行大致的梳理。
2.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方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
试结合《子夜》,分析主人公吴荪甫的形象。
(提示:可抓住两点,一是如何将吴荪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中去刻画;二是如何写出吴荪甫的复杂性格)
3.茅盾面对《子夜》出版后各方面的反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一向认为:大家一致赞扬的作品不一定好,大家一致抨击的作品不一定坏,而议论分歧的作品则值得人深思。”
现在看来,我们更要敬佩茅盾的“先知”
。
因为这一段话能更好地诠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茅盾风波。
有的批评家认为《子夜》一方面暴露了上层社会的没落,另一方面标志着新兴阶级的出现与成熟;有的认为《子夜》相当准确地把握了民族资本家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历史地位,把他们放在社会矛盾的交叉点来表现;有的认为它成功表现了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永恒母题。
应当以对文本相对确定的思想内涵的把握为前提,要以文本所提供的语境为前提,不能枉然“纸上谈兵”
,这样才会使阅读真正走向同时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轨道。
细读文本,分析各家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