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两种生命存在形态的构想,是鲁迅这段时间里哲学思考的重要命题。
……在这场纷飞的大雪中和大雪过去之后北京街头的一番景象,就触动了他的新的艺术构思。
于是在大雪之夜过后,鲁迅先生关于人生问题思考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情结”
,就是在与社会的搏斗中,人的生命存在形式中的反抗者的孤独感和关于“身外的青春”
与“身中的迟暮”
以及只身与暗夜肉搏等等思考,就在《雪》的各种现实和非现实的形态中得到了象征的展现。
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关于〈雪〉——鲁迅〈野草〉重释》,载《鲁迅研究月刊》,1996(5)。
泛读作品
鲁迅:《秋夜》《死后》《颓败线的颤动》《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
评论文献索引
孙玉石.《野草》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王吉朋.《野草》论稿.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
汪晖.《野草》的人生哲学.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彭小燕.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野草》:鲁迅超越生存虚无,回归“战士真我”
的正面“决战”
(上、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6).
李蓉.“无词的言语”
——论《野草》的身体言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
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
读《野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1).
田建民.近年来《野草》的情感解读与比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5).
沈金耀.《野草》的追问——关于《野草》的一种解读.鲁迅研究月刊,2008(6).
任广田.关于《野草》研究中两种倾向的辨析.西北大学学报,2009(1).
李振坤.文化·文献·审美——《朝花夕拾》价值说.鲁迅研究月刊,1998(8).
拓展练习
1.比较说明《野草》与《朝花夕拾》的文体特征。
2.早晨的花朵到晚上再拾起,那自然失了露水和色泽,然而,也正因为这样,心情也就没有了过多的激动与悲凉,而是趋于平淡和宁静,显示出自然本色。
记忆的时光在生命的流水里冲洗,到后来真正能够留存者不多,而能够留存下来的当然也都是自己灵魂深处的记忆。
认真阅读《朝花夕拾》,选择其中的一篇,写2000字的赏析文章。
3.对散文诗《野草》的主题有很多评说,其中有从爱情角度的阐释,胡尹强先生在他的专著《鲁迅:为爱情作证——破解〈野草〉世纪之谜》中,建构了一个让爱情折磨得苦闷、彷徨、绝望、犹疑、自卑、嫉妒、患得患失,又从爱情中获得“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让爱情的温热救他从“坠在冰谷”
的“死火”
,“忽而跃起,如彗星”
,宁愿烧完,也要走出冰谷,“向着人间,发一声反狱的绝叫”
的鲁迅的形象。
对此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