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鲁 迅(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复仇”

)故事(传说)。

“剑”

喻指“权力”

“权力”

(“剑”

)由民众(眉间尺的父亲)所创造,并赋予统治者(“大王”

)以行使管理的职能。

但民众为了防止大王的暴力专政,只给了大王一把“雌剑”

,而给自己留下了一把复仇的“雄剑”

眉间尺的父亲被杀死以后,“复仇”

的任务落到了眉间尺身上。

他空有复仇的愿望和决心,却没有复仇的精神和意志。

与之相反,宴之敖者拥有复仇的精神和意志,但必须借助于眉间尺的生命,才能使自己的复仇落到实处。

二者的结合,最后导致眉间尺、宴之敖者、大王三者同归于尽。

这个同时灭亡的结局,恰恰显示了鲁迅革命观念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即:革命的真正胜利,不就意味着革命、专制、革命文化的同时灭亡吗?《铸剑》向我们表明,真正的革命者只有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甘愿牺牲。

即,真正的革命者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某种缺失,并为此而付出自己的牺牲,而绝非为了追求一种外在的荣耀或物质的利益。

这同样是鲁迅革命观的精髓。

崔云伟、刘增人:《2007年鲁迅研究综述》,载《鲁迅研究月刊》,2008(9)。

泛读作品

鲁迅:《伤逝》《孔乙己》《孤独者》《祝福》《药》《故乡》《在酒楼上》《明天》《离婚》《起死》

评论文献索引

王晓初.“新时期鲁迅研究三十年”

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9(2).

温儒敏,旷新年.《狂人日记》:反讽的迷宫.鲁迅研究月刊,1990(8).

刘俊.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南京大学学报,2001(4).

曹禧修.话语与结构:言说的双主体论《狂人日记》的内结构及其叙事策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

谈蓓芳.试论鲁迅《狂人日记》的历史渊源——对其创新所在的别一种理解.复旦学报,2006(3).

戈宝权.《阿Q正传》在国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罗广荣.论阿Q“精神胜利法”

的生长模式.浙江学刊,2000(1).

吴秀亮.纯粹雅化的鲁迅——从《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的重读比较中再解鲁迅小说.江苏社会科学,2007(2).

李怡.鲁迅人生体验中的《故事新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3).

毕文君.解读鲁迅小说《铸剑》的狂欢化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5).

范伯群,曾华鹏.鲁迅小说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冯光廉.多维视野中的鲁迅.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