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代文化机制逐步建立,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由维新走向了革命。
……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各种文体的革命使中国文学获得了现代化的出发点,“人”
的观念的发现,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创作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着重大的改良与革新。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拥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
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
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它提出了“平民文学”
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
,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毛泽东论文艺》,2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3.尽管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从古老的封建旧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转变和发展,早在19世纪中叶即已开始,而文化上的变革是直到“五四”
时期,才真正进入了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至民族性格等的变革与再造。
……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要创造一种符合世界潮流和社会进步的新文学。
在谈到对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即当时对传统文学的重估最热忱的倡导者,如我们一再提到的鲁迅、胡适、郑振铎等人,同时也是现代新文学的主要创造者,这就说明二者之间所存在的深刻联系。
他们在传统文学中所发现和肯定的价值特点,也正是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新文学作品中的基本特征。
鲁迅后来曾说:“我也以为新文学和旧文学这中间不能有截然的分界,然而有蜕变,有比较的偏向。”
同样是鲁迅的话:“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
“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历史已经显示了“五四”
一代人的无可置疑的功绩和贡献,它同样也启示我们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
王瑶:《“五四”
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3)。
4.五四文学是在西方文学的冲击下诞生的,然而只要深入考察就不难看出,五四文学的深层结构和内在精神依然与西方文学相去甚远。
实际上,五四文学是在思想启蒙中确立自身价值的,其追求不在文学自身,而主要是政治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它的独立自主意识并未完全自觉,现代审美意识并未完全觉醒,主流与现代世界文学还是相当隔膜的。
五四文学精神所以主要从非文学非审美中获得,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创作主体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所共同决定的。
……同西方作家不同,五四文学家对于“文学为什么”
的思考远远超过了对于“文学是什么”
的思考。
尽管注意到在作品中隐蔽自己的功利目的,努力于以艺术方式表达现代意识,但功利心态不仅影响到表现人性的深度和审美内涵的丰富性,而且也影响到借鉴西方文学的选择性,对易卜生的介绍只注重于前期的社会问题剧而舍弃后期探索人生命运的剧作,就是一个明显的实用性例证。
朱德发、刘开明:《五四文学精神新论》,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2)。
5.“五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