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章戏剧
banner"
>
第一节概述
内容提要
本时期中国话剧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带着鲜明的目的性向前发展。
1929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第一个左翼戏剧组织——上海艺术剧社。
它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戏剧界向一个明确的革命目标共同前进;同时又能够广泛团结进步的话剧界同仁,发展左翼戏剧运动,带有统一战线的性质。
剧社成立后不久,就在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
(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由此,把早已具有反帝反封建革命传统的中国话剧,引导到明确的阶级观点上来,从而使中国话剧运动朝着无产阶级革命方向前进。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等进步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
在剧联的领导下,30年代的话剧,把五四时期倡导的“民众戏剧”
发展为更强调革命性、战斗性、大众性的左翼戏剧。
在“九·一八”
事变后,适应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需求,1936年又有“国防戏剧”
运动的提倡与发动。
所谓“国防戏剧”
,除了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
的主题外,还有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以至现场鼓动)功能的要求,在艺术形式上则“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
。
左翼戏剧与国防戏剧,构成20世纪30年代中国戏剧的主潮,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以昂扬的斗志、鲜明的立场、强烈的爱憎,迅速地捕捉现实题材,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情感。
活跃于这一时期的剧作家,包括作为话剧文学发展的里程碑载入戏剧史册的曹禺,和崭露头角而成为中国著名剧作家的李健吾、袁牧之等。
教学建议
1.对本时期的戏剧运动概况有大致的了解。
2.阅读相关评论摘要与索引文章,完成拓展练习第1题。
3.对精读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4.学习中抓住创作潮流的演变,尽可能与此前、此后不同阶段的戏剧运动联系起来考察,才能获得整体的印象。
精读作品
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以身作则》
白薇:《打出幽灵塔》
评论摘要
1.就总体而言,30年代中国话剧的艺术精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