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皇上非常高兴。
又问:“文宣王(孔子)是什么人?”
回答说:“也是妇人。”
问者说:“你怎么知道的?”
答云:“《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谐音嫁)者也。
’若非妇女,为什么要待嫁呢?”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
虽然最高统治者一时开心赏给了李可及官职,但故事嘲讽三教论衡不重视教义学理之探讨的意味却非常明显。
入宋以后,三教合一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主流,儒、佛、道三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最终找到了他们的恰当位置,并构成了最理想的组合关系。
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学人融通三教,不像唐人在帝王提倡下平浅附会,而是着力于学理的互动。
宋代理学的建构具有鲜明的学术承变意义,而变革又是在会通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具有会通意义的多维结构,落实到儒学人生,就兼有文学、经术、吏事、节义美誉。
晏殊荐举范仲淹时称他为学精勤,文章典雅,为政也有清声;欧阳修荐举王安石时称他学问文章知名当时,守道不苟,洁身自好,议论通明;苏轼也称赞赵瞻明于吏事,辅以经术,忠义之节,白首不衰。
这些都是论人为政的标准。
如果从学术一途的角度观察,那么就有了儒、释、道三教的会通。
就是说宋代兴起的理学以儒学复兴的形式出现,内含了广泛吸纳异质文化的革新,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建立学术体系的过程中,既援道入儒,用道家形而上学的宇宙观补充旧儒学形而下学的人生观,又援佛入儒,以高深、克己、精微的直悟哲思将旧儒学外向的、现实的伦理目标建立于主体的、内在的心性本体。
北宋初年的道士陈抟对宋代理学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陈抟早年熟读儒家的经史著作,特别爱好《易》,参加进士考试名落孙山后,就隐居山林,辟谷养气几十年。
其间吸收《易》学、老学和道教内丹等不同的理论,写下《无极图》《先天图》等著作。
他将《无极图》传授给种放,种放传授给穆修,穆修传授给周敦颐,周敦颐又传授给程颢、程颐兄弟。
陈抟又将《先天图》教给种放,种放教给穆修和僧寿涯,穆修又教给李之才,然后一传邵天叟,再传邵雍;僧寿涯又将《先天图》传授给了周敦颐。
由此可见,北宋理学的先驱周敦颐和邵雍思想中的象数之学,不是远承汉代经学,而是直接来源于当时盛行的道教学术,与道教有深厚的渊源。
图4-8-2陈抟像
周敦颐的《太极图》重新解释了陈抟的《无极图》,把道家的宇宙生成学说与《易传》的宇宙论结合,他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又动。
一动一静,互为因果。
分阴分阳,产生了两仪,阳变阴合,于是就有了水火木金土。
这五气运行,四季就有规律地变化。
万物是从天地男女之气的交感中化生,又各自生生不息,因此变化无穷,万物中最有灵气的唯有人。
邵雍汲取《先天图》的理论建立了先天象数学,用六十四卦之间的相生相接关系来说明四季的变化;用阴阳变化说明天地万物的演变。
图4-8-3周敦颐像
宋儒还接受了道家的义理之学,王安石注《老子》,或引儒学解释老学,或引老学解释儒学。
在注释《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时,就引用了《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来诠解,完全将老学思想转化为宋儒的性理之学。
在对待佛教的态度方面,宋代理学家绝大多数都是排佛的,包括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