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公然否定了任何等级特权,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因此就强烈主张,即使亲如父子兄弟,也应该依据事实“一断于法”
,保证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明主治吏”
。
韩非根据“闻有吏乱而有独善之民”
,“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的情况,主张“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认为官吏手中握有权力,他们违法,危害确实大得多。
对不法官吏宽仁一分,老百姓受到的危害就要增加十分、百分。
为了保证法的公正性,法家主张打破法的神秘性,把法“布之于百姓”
,让境内“卑贱莫不闻知”
。
老百姓知法懂法,才能利用法来维护自身的权益,监督法律的执行,也使奸吏与特权者难以徇私枉法,欺诈民众,达到“吏不敢以非法遇民”
,“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
的效果。
其四,追求变法革新,反对因循守旧。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保守怀旧的意识较强。
先秦时期其他有影响的思想家或学派,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赞美过去,非议当今,主张效法先王,让历史倒退。
而法家则高举“不法古,不循今”
的旗帜,主张根据变化了的情势,不断变法革新。
法家认为,历史是呈阶段性地向前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人们必须“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称俗而行事”
,顺应历史,采取不同的因应方略。
如果治国的措施、法制与时代脱节,就会国**亡,至少也是国削势衰。
法家认为,凡是有利于国家治理的,就不应效法过去。
基于这样的认识,那些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的法家人士,如管仲、李悝、申不害、吴起、商鞅等,无一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也无一不使自己所处的国家经济发展、国势增强,有的成为一时的霸主。
其五,因为法家大多具有实际的政治经验,所以大都能够正视现实,主张求实务实,反对过分理想化的学说或主张。
他们认为,人都是“饥而求食,劳而求扶,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的,君主应当利用这一人性来治理人民。
他们因而制定了根据老百姓生产粮食布帛的多少而给予不同奖励和处罚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他们以极大的精力研究国计民生等现实问题,诸如发挥土地效力、开垦荒地、土地规划计算、数据统计、平抑物价、仓储积蓄之类,寻求增产增收、富国富民的途径。
主张禁止对一切于富国强兵没有用处的言行,不管他们讲得如何天花乱坠,也必须禁止,切实改变“言耕者众,执耒者寡”
、“言战者多,被甲者少”
的情况。
且进一步主张,办一切事情都要“听言观行”
,注重效验,用实效作为检查一切言行的标准。
对谎言虚言,都应该处罚。
对官吏的使用,法家主张根据人的实际能力,“因任而授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