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道法自然 道家自然观与人生观(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才全”

指人的天性不受外物的戕伤而得以完备地保存和发展。

“德不形”

,指德不外露,内心保持极度的平静,凝聚生命的力量,以包容万物,不为外境所摇**。

这就是庄子的“天德”

———内在生命充实、圆满。

(二)由遁世到游世。

庄子物化观的另一个支点是摆脱“人为物役”

的生存困境,选择遁世人生,而遁世人生在衰世现实中并不真实存在。

所以他又选择了一种“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

(《庄子·外物》)的主动的“游世”

人生。

“游世”

人生打通内在的重重隔阂,突破现实种种的限制。

使精神达到绝对自由,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天下》)。

不脱离世俗的生活,又超越世俗的生活,在精神上追求最大的超越和自由。

而要得到这一精神的自由,首先要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人间世》)。

命,在庄子看来,是天道运行的一种称谓。

个人的命,服从天道的运行,是“道”

通过个人进行的自我展现,而“道”

本身就是自由的,所以服从命,便体现“道”

获得了自由。

其次要齐物,将物我、物物、是非、生死、荣辱、得失、美丑、高下、内外等均视为同一。

如此,宠辱不惊,哀乐不入,人的精神不受世俗功利的束缚,而获得自由。

再次,相信直觉,离形去知。

庄子认为,人的有限的理智认识是小知,小知伤德,小知伤道。

而“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道”

是不可言传的。

人只有通过“心斋”

、“坐忘”

之法获得大道,从而在精神领域自由飞翔。

(三)由有待到无待。

庄子清醒地认识到要摆脱“人为物役”

的生存困境,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可能,唯有在精神世界中寄予理想。

在庄子看来,现实中存在的现象是小人殉货利,君子殉仁义。

而有志于追求超凡脱俗之人,又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不能真正自由。

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得意),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沮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