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章 基础篇(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舜爱弟之情并没有改变。

这就是儒家极力推崇舜是兄长模范的故事。

悌是善事兄长,顺从长上。

如果以事父之心待兄,那么兄弟之间没有不和睦的。

夫义要求丈夫不弃绝妻子,对妻子不打不骂,以礼相待。

做妻子的必须专心服侍丈夫,努力做到三从四德。

信就是要求朋友之间诚实不欺骗,必要时为了许下的诺言,甚至将死生置之度外。

孔门十分注重“信”

的教育和培养,孔子以文、行、忠、信四者为教育的科目,曾子以之为日常省身功夫之一。

“三纲五常”

包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与仁义礼智信。

这些德目的核心在于由夫妇关系而推及至家庭关系,从而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孝”

为本的伦理思想。

孝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与农耕经济有密切的关系。

在农业生产方式极其落后的遥远古代,人们所获得的粮食很难维持温饱,更不用说盈余了。

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劳动需要一定的体力,而人到老年时,由于力气衰竭,很难再去拽耙扶犁。

这时,如果子孙不去供养他们,他们只能坐以待毙了。

农业生产劳动需要将人们与土地紧紧捆绑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离,这也需要提倡“孝”

供养父母,早温省,晚恭安,病侍药,死守墓,即使你想出去闯**江湖,云游四海,但你怎能离开家乡,离开土地?统治阶级提倡以孝治国,也促使孝成为古代伦理体系的根基。

《尚书》说得很明白,如果做儿子的违背父亲的意愿行事,伤了父亲的心,父亲就会讨厌儿子。

社会一旦发展到子不子、父不父的地步,上天规定的伦理法则遭到破坏,社会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而将国家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纳入有秩序的轨道,那么国家也相应会秩序井然、无为而治了。

为了能从根本上做到孝,孔子教导弟子不仅仅在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心存爱敬的情感的到位。

一旦做到恪守尊重父母的道德原则,就能严格执行君长的意愿。

孔子高足有若发挥了这种思想,他看到,如果人们为人孝悌的话,就很少有人会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只要做到了家庭的顺子,那他一定是国家的顺民。

实质上,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以及重人伦而轻自然、重道德而轻宗教的特征,都与伦理本位的思想密切关联。

由亲缘伦理到政治伦理,仍在于推扩作用,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意义,是由亲缘推扩的德治主义的仁政王道学说。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王道政治,在《礼记·大学》中有最完整的表述。

作者在开篇即声明了本章写作的意义,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革除旧习,勉励新人,使人们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国家的治乱和个人的修养密切相关。

古代想使高尚的道德彰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想整顿好自己的家,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想提高自己的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知识;要获得知识,就要穷究事物的道理。

穷究了事物的道理,然后才能无所不知;知无不尽,然后才能意念诚实;意念诚实,然后才能心志端正;心志端正,然后才能有修养;自身有修养,然后才能整顿好自己的家;家整顿好了,才能治理国家,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种由外而内的寻省和由内而外的推扩,实质仍在于扎根孝悌之心,实现经国之业。

这一伦理政治的终极目标是大同世界,在《礼记·礼运》中有这样的描述:当大道通行于天下的时候,天下是所有的人的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