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图4-9-4程颐像
具体来说,二程明道穷理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又有着诸多差异。
二程早期均持心、性、理为一的心学观点。
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载程颢说:“在天为命,在义为理,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认为心、性、理是相通的。
程颐也提出“理与心一”
的主张:“理与心一,而人不能会为一者,有己则喜自私,私则万殊,宜难一也。”
(《河南程氏粹言》卷二)程颢早年受学于周敦颐,得其“令寻颜子仲尼乐处”
(《明道先生行状》)之意。
在探求“天理”
与“道”
的时候,程颢较为偏重于“性”
与“心”
的领悟,所谓“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
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
(《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十二)。
程颢哲学的特点是讲求融通合一,不讲体用之分的。
他讲“心是理,理是心”
,心统摄一切,天下无心性以外的事物。
程颐也曾受学于濂溪,但是他对“天道”
与“理”
的探求,更多的是着重“性理”
与“气质”
的研索,所以在涵养致知和格物穷理方面着力最多,功夫也尤深。
他异于程颢之处在其后期思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他认为:“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二程遗书》卷十八)程颐的哲学特点是讲求体用二分的。
他以体用言性气、言性情,还以体用论理气与道气的关系。
二程穷理的差异,即后世所称的“心学”
与“理学”
,大程重“心体”
,认为“理与心一”
,被称为陆王“心学”
的源头;小程重“性理”
,认为“性即理也。
所谓理,性是也”
。
因而被称为“理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