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正蒙·叁两篇》),他还解释道:“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
即是说,气是包含各种对立的统一体,而这些对立的两体是运动变化的根源,因其对立的“两体”
是统一的,所以能运动不息,变化无穷,而对立“两体”
又成统一物,即“此天之所以叁也”
。
张载的《经学理窟》还专辟《义理》一章,认为“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盖惟深则能通天下之志;只欲说得便似圣人,若此则是释氏之所谓祖师之类也”
。
张氏将义理之学融进心性之学,在论证伦理纲常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张载说:“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从此就约,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天下之理无穷,立天理乃各有区处。
……既穷理,又尽性,然后能至于命。”
(《横渠易说·说卦》)天理无穷,物理,人性虽千差万别,皆根源于天理,尽人之性,“然后能至于命”
。
张载认为:“天理一贯,则无意、必、固、我之凿。
意、必、固、我存焉,非诚也;四者尽去,则直养而无害矣。”
(《正蒙·中正篇第八》)“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
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为不相似。”
(同上)四者皆是虚妄不正的,必须尽去,才是为天地相似,否则将致“灭天理而穷人欲”
(《经学理窟·理》)。
也就是说,只有“去人欲”
、“存天理”
,方能“反归其天理”
。
张载的短文《西铭》还提出了“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的命题,以通合“天道”
与“人道”
;又因“天地之性”
(至善)与“气质之性”
(有善有恶)申论,以阐明“善反”
(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正蒙·诚明篇第六》)即是说人们只要善于反省,就能够保持至善的“天地之性”
。
因此,张氏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精神风范亦成为理学家们相激励的榜样,同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洛学:指二程(程颢、程颐)所确立的“理本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