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内圣外王 儒学的形成与人文理想(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礼”

,强调尊卑有序,上下不失。

无疑对构建一个和平的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孔子将“礼”

与“仁”

结合起来,赋予了“礼”

全新的内涵。

“礼”

一方面保存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森严的等级观念;另一方面,将“仁”

作为“礼”

的理论依据,将外显的礼法制度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追求,从而由人性的整顿达到社会的治理。

孔子由血统而道统的修炼方式,从人最初的自然本性出发,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塑造,有意识地制约了统治者的残暴,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主智是儒家学派的传统。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知”

既是知识的启蒙,又是理性原则。

孔子的仁学,也包含着“智”

知者利仁,仁者同时也应是智者。

宰我曾经向孔子提出过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告诉有仁德的人,有人掉到井里了,他会不会下去救?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可能会去看看,却不会因此被骗下井。

你可以欺骗仁者,但仁者绝不会被人愚弄,其中就暗含了“仁”

中有“智”

的观点。

而要达到智,就要学习,学习使人明理,即认识事物的合理性。

否则,即使是儒家所认可的美德,也会有流弊。

所以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没有理性的判断,即便是追求好的德行,也会误入歧途。

所以孔子强调学习,而学习并不神秘,只需以诚恳的态度保持求学之心,探求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将“知”

视为孔子仁学体系中的一端,则“知”

与“仁”

、“礼”

相融通,覆盖到其学术的方方面面。

而将“知”

视为孔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理论内涵或思维方法,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首先,孔子重“知”

,是人文理性自觉的表现。

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