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七 讲武习艺 兵制兵略与兵法(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明代以抵御倭寇为主的东南海防战略思想与方针,正标志了我国古代兵略观念的转移。

《明鉴·太祖高皇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向习于海事的方鸣谦问沿海防倭之策,方鸣谦回答说:

图2-7-3戚继光像

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

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寨垒错置其间,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登的意思)岸。

其兵,则藉近海民四丁取一以充,无烦客兵也。

朱元璋接受了这一建议,命汤和主持海防整备及练兵事宜,这既是明初卫所制的开始,也是我国早期适应海战队伍的筹建与训练。

由于明初有着完整的海防组织体系,而且制定了以近海歼敌为主的战略,所以取得多次胜利,赢得了海疆的安宁。

至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猖獗,相继爆发了“争贡之战”

、“王江泾之战”

,虽然明军取得一些胜利,但在战略上又实施“招抚计”

,结果招而不抚,祸患愈演愈烈。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总督沿海军务的胡宗宪才允许戚继光组建了以抗倭闻名于世的新军“戚家军”

戚继光的战略与战术,以及他总结战事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同以前的兵略与兵书相比,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由陆战转向海战。

戚继光认为取得海战的主动权,必须加强海上警戒、增修战船和演练水军,并灵活运用前人兵法,创造了适合海战的“鸳鸯阵”

,其以兵略指导兵战,所以相继取得了诸如“台州之战”

、“横屿之战”

、“平海卫之战”

与“仙游之战”

的胜利。

其中仙游之战是戚继光新军抗倭决胜之役,也是他运用以少胜多、以正为奇之兵略取胜的范例,所以谭纶认为这场战役是“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悉收全捷。

……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震,军威未有若此之奇者也”

(《请行赏罚以励人心疏》),并不是虚夸。

自清代鸦片战争以后,海禁大开,欧美列强与日俄诸国皆虎视眈眈,武力侵略中国,于是当时的清政府把海防提到国家安全的最高战略位置。

清廷也相继出台两次海防议,建立了以三大洋(北洋、南洋、闽海)并以北洋水师为主的规模宏大的海军,建立了海军基地及海岸炮台,建立了海军训练、编制等各种制度,购置和建造了数十艘战舰以及组建其舰队,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海军指挥系统。

虽然经过中法马尾海战、甲午中日海战等战役,清廷海军损失殆尽,但海防战略的形成及发展,无疑促进了近代军事思想的变革。

三、兵法与兵器

《续通典·叙兵》引唐人李筌《太白阴经》:“兵之兴也,有形有神。

旗帜金鼓依于形,智谋计事依于神。

战胜攻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虚实变化神之功,而用在形。”

此言形神的变化与互补,是对历代战争行为规律的把握,而这种战争行为规律提升到军事思想的层面,就是兵法。

古代兵法之实例与思想,主要见载于历代兵书中。

在《通典·兵志》中,列有如“料敌制胜”

、“察而后动”

、“声东击西”

、“示惠招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