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内圣外王 儒学的形成与人文理想(第10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段有名的辩论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淳于髡问:“男女授受不亲,礼欤?”

孟子答:“礼也。”

问:“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嫂溺援以手者,权也。”

问:“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答:“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孟子·离娄上》)这段对话,孟子将贵民的意识上升到有关人道的观念,认为“礼”

应尊重人的本性,如礼违背人性,人们可以变通不从“礼”

这就是孟子有名的经(常)权(暂时的变通)思想。

先秦时期,另一位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荀子。

荀子,名况。

汉人因避宣帝讳改称孙卿。

赵人,生年不可确考,卒年约在公元前238年以后,曾在齐国位列大夫,并三次担任稷下学长———祭酒。

后因遭遇谗言去齐至楚。

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又因谗言而去楚游赵。

后又为春申君召回,仍为兰陵令。

不久,春申君为李园所杀,荀卿乃废,老于楚。

他平生四处讲学,形成一大学派,有名的弟子有李斯、韩非等。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与孟子的思想大异其趣。

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主张性恶。

孟子所谓“性”

是指人天生具备的向善的要求和可以为善的能力,是道德观念。

荀子则将被孟子排斥于“性”

之外的人的生理本能称之为“性”

荀子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

,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

所以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为了避免争夺,圣人制定礼义法度,陶铸人性,化性起伪,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根据这层意思,荀子特别强**育的作用。

他认为圣人与普通人在本性上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才存有差异。

普通人只要肯于努力,都可以成圣人。

在社会观上,荀子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异于孔、孟的思想———群分关系。

荀子注意到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却为人所用,究其原因是因为“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