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系列庆祝活动。
小年的祭祀活动主要是“腊祭”
和“大傩仪”
。
在古代,人们依据大火星的消逝判断祭祀的日期。
诸侯派遣使者将鸟兽贡献给天子,人们田猎祭祀各路神灵。
最先祭祀的是土地神和四方神,然后奉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神祇,最后拜祭祖先和户、灶、门等神灵。
祭神的同时,也宣告了过去的一个生活周期的结束。
腊祭在汉代以后不太受重视,清代乾隆皇帝最终下令废除它。
大傩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隆重的祭祀节日。
人们认为恶鬼的生命力这时最低,于是举行驱鬼的仪式。
汉代宫廷中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大傩仪”
,科学家张衡在他的《东京赋》中有详细的描绘。
民间原先用动物鲜血禳祭,后来演化为娱神活动。
有的地方请巫师戴假面具敲锣打鼓跳舞,有的地方则是乞丐扮成神鬼(灶王或钟馗),敲打锣鼓乞钱。
为防止旧鬼的侵害,一般还要贴上神荼、郁垒等门神。
门神中最有名的要数钟馗。
传说唐玄宗久病之中梦见小鬼偷了贵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玉笛,围着宫殿跑,这时一个蓝衣人捉住小鬼,挖出眼珠掰着吃,这人就是发誓除尽天下妖孽的钟馗。
梦醒后唐玄宗的病倒好了,著名画家吴道子根据皇帝的描述,画出钟馗像,唐玄宗就诏令天下岁末张贴。
尽管门神的种类很多,但作用却是共同的。
腊月廿四日祭灶神之后,新年的气氛就渐渐浓厚起来。
除夕夜,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年饭”
,在此之前,先要准备筵席祭祀祖先,家长带领全家大小按次序行礼。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
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
和“年年有余”
,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
除夕的**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
守岁也是这夜的重要活动,一家人围炉团坐,通宵不眠,俗说小辈守岁十年,长辈延寿一岁。
可见除日祭祀仍以驱恶禳邪、奉神祈报为主旨。
午夜十二点以后,人们就用轰鸣的爆竹声来辞旧迎新了。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是“出年”
的日子,人们将由农闲休憩进入农忙季节。
早在汉代,已经有各类歌舞、戏剧、竞技表演以示庆贺,而隋唐以后更为隆盛。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永遇乐》词中追忆北宋元宵佳节的盛况道:“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