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乐和民情 音乐制度与雅乐新声(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所谓德为乐本,《乐记》明确其意:“乐者,所以象德也。”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缘此德本思想,音乐又有了道与器(技)的区别,由器达道,才通于乐理。

而如何使乐导于性,合于德,关键在于致乐治心,寓礼于乐。

所以论者言“乐本”

,则谓“乐者,通伦理者也”

;言“乐施”

,则谓“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

而乐德之教落实到具体创作,就是《乐记》中强调的“乐教”

与“诗教”

的通合:“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

关于这一点,汉代的《毛诗大序》作出进一步推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种重人心德本的礼乐、诗乐观,在与《乐记》成书时间基本相同的荀子著述中也有同类阐发。

如《荀子·乐论》开篇即云:“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

也就是说,乐有取快乐的一面,但绝不限于悦耳娱心,而在乐不流于俗、不流于**,要通于王道政治和教化思想,才能归于雅乐正途。

上述所引的乐本乐教观,应是历代“乐”

论的主体思想。

尽管后世学者对《乐记》的“声”

之哀乐说提出质疑,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出于道家的自然观对儒家音乐思想的政教观提出异议,但是嵇康所倡言的自然声乐观与《乐记》的“大乐与天地同乐,大礼与天地同节”

说法在文化哲学意义也是相近的。

同时,嵇康所论“季子在鲁,采诗观礼,以别风雅,岂徒任声以决臧否哉。

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

,认为哀乐之情不见于乐,但在谈到季子、仲尼采诗听乐时,仍然内含了深层的教化意识。

图2-6-5嵇康与友人

三、秦汉以后乐府制度的演变

秦汉时代“乐府”

的建立是音乐制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乐”

就是音乐,“府”

就是官府,所以“乐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