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乐和民情 音乐制度与雅乐新声(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在儒家学者看来是正义的战争,所以尽管是行“霸”

而非行“仁”

,而《大武》的雄壮和胜利之音,还是被列于“圣乐”

而被赞美的。

二、雅乐郑声与象德缀**

孔子以礼论乐,所以对属于男女间的放情诗乐持批评态度,而有“郑声**”

的说法。

所谓“郑声”

,代指“郑卫之音”

,就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郑、卫两地的乐诗,《汉书·地理志》称之“桑间濮上之词”

,这与南朝陈后主所好的《玉树**》,都常被代指亡国之音。

郑、卫两国地处濮水之上,而“桑间”

(又称桑林、桑中)又是该地区祭祀媒神的处所,所以与殷商旧地(宋国)的《桑林》乐相类。

根据近代学者闻一多的《高唐神女传统之分析》、陈梦家的《高禖(媒)郊社祖庙通考》等文章的研究,郑卫之地到每年春季(《礼记·月令》谓“仲春之月”

)都在桑林间举行祭祀媒神以求嗣(生子)的活动,由女巫(女演员)与男演员表演。

由于媒氏主管“会男女”

的事情,所以男女在这里“奔会不禁”

,私订婚事,而演员的表演自然也就大胆泼辣。

《诗经》中的郑风、卫风,多是这种男女奔会及其表演的记录。

如《郑风·溱洧》记述一对青年男女的戏谑情形,《卫风·氓》写男女私定终身之事,都与此相关。

郑、卫乐歌多为奔放的情爱描写,那为什么孔子仅说“郑声**”

呢?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那是因为卫风歌谣是“男悦女”

(男子挑逗女子),而郑风是“女悦男”

(女子挑逗男子),所以更是万万要不得了。

比如《郑风·狡童》诗写道: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如果把第一段译成白话,就是:小帅哥呀小帅哥,你见到我怎么不说话,就因为想你,我食不甘味啊!又如《郑风·子衿》第一段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译成白话就是:佩着青色绶带的小伙子,因想你害得我心烦意乱,即使我不好意思先去找你,你怎么就没有感觉也不给我一点音讯?再如《郑风·褰裳》第一段说:“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译成白话可以是:(女子对男子说)你如果想我,就牵着衣裳(卷起裤筒)蹚过溱水(来见我);如果你不想我,别的男孩就找我了(哪还有你的份),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傻蛋。

很显然,这些都是“女悦男”

类情诗,可是到汉儒的解释已加以歪曲。

如《子衿》篇,《毛诗序》说“刺学校废也”

,这首诗也就演为求贤之意了。

也正因为孔子对郑风的批评,《乐记》认为郑卫之声“**于色而害于德”

,到战国以后同类的桑林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就被伦理道德化了。

比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写章华大夫行于桑林之间而拒绝女色**的一段(参见高莉芬《走进春日的桑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邂逅采桑女”

的仪式与空间》):

“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