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布政施教 官学私学与书院教育(第10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曾潭”

等书院成了象山派的学术基地,“丽泽”

、“传贻”

等书院成了东莱派的学术基地。

再如晚明时的东林书院,它所倡导的学风其实是东林学派关注现实政治的精神。

其二,书院自由讲学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在书院教育中,主讲者多为名师,其声望、学识对书院至关重要,可以吸引学生不远千里来求学,而学生既可自行择师,亦可中途易师,其自由选择决定了相对的平等。

即便是不同学派间的学术论争,在学术平等的氛围下,心态也显得比较平和。

发生在宋代书院兴盛时期的“朱陆异同”

之辩,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朱熹与陆氏兄弟(九龄、九渊)各持“理本论”

与“心本论”

之说,在不同的书院授徒讲学,并多次相会于江西鹅湖进行学术论争。

双方论争虽然异常激烈,但却丝毫不妨碍彼此间真挚的情谊,朱熹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的《鹅湖寺和陆子寿》诗可以为证: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枝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这种以学术为重的精神和坦**的胸怀,也是当时书院教育的精神。

其三,书院之为“教育的而非科举预备的”

教育宗旨,决定了其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性质。

如阮元创立的学海堂书院,以启发讨论的形式讲授经史文学。

又如浙江西湖诂经精舍以重经古为教学目标而排斥制举,阮元、孙星衍、王昶等有名的学者相继在此讲学。

至晚清,随着新学堂的创办,书院教育逐渐消亡。

最后一所书院是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大清书院,原为清廷设立,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中华侨民公立学校。

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来看,无论官学、私学,还是独具特色的书院教育,其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注重政治伦理的人文化教育、培养人格的素质教育及与选官制度紧密相关的实用教育。

其中蕴含的诸多精妙之处,至今仍值得借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