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和以农为本紧密关联的是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划地而安民,量田而定赋,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是统治者必须考虑的。
尽管在具体落实时不一定和上层知识分子憧憬得那么合辙,然而民为邦本确实被推为古代政治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念。
图1-3-6汉代农耕图壁画
当然,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文化观念并不是一种抽象空洞的理念,而是最具体的生存行为和统治行为的理论体现。
“授时颁政”
是历代王朝以农为本政治行为的准则。
古代最高统治者在一定的时候举行仪式劝勉人民努力劳作,“籍田之礼”
和“社稷之祭”
最为重要。
“籍田”
是指人民给官家耕种公田抵充租税。
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当春天到来,天上的气下降,地上的气上升,天地**,草木开始萌生。
天子就要布置农业生产,行籍田之礼。
举行籍田之礼时,天子必须穿着隆重的礼服,选择春天第一个亥日为良辰,亲自乘车载着农具———耒耜,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耕作在供朝廷祭祀用粮的田地里。
从天子开始,依次将耒耜插入土地,逐级递增推耜的次数。
然后成千上万的庶民最终完成这一年中带有启发意义的始耕。
这是一场以象征和模拟为方式的典礼,这种行为实际上超越了仪式本身的意义,具有率先示范、社会导向的作用。
统治者利用这次机会亲切而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务农桑为政本,兴礼节崇教资”
的政治动向,很容易感染劳动者。
所以自周代定下籍田礼,历朝延续,成为推王政之本、劝勉人民及时从事耕作的象征。
与籍田礼一样表示“授时颁政”
思想的还有社稷之祭。
社神为土地的神祇,稷神是五谷的代表,是周人为追念他们的祖先后稷率民躬耕而构想的。
远古时代,在对天崇拜的同时,也有了对土地的崇拜。
大地主生长,养育万物,如慈母一般,故自古就有“父天而母地”
的说法,对地的尊敬仅次于上天。
对社稷神的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向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
人们认为大地生长草木万物,养育了人类,因而,社稷神被视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神灵。
周公相成王,摄政七年,在新邑建立社稷坛,将社、稷二神合祭,首次明确地为社稷设立坛、墙和神位。
社稷祭祀在周代已有较完备的典礼仪节,包括了场所、日期、主祭者、设施、神位等具体的规定。
周朝还专门设大宗伯一职掌管社稷祭祀,设小宗伯一职掌管建国诸祖先的神位,政府也视祭祀社稷和建社稷坛为国家的重要事务。
古人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以示崇敬土地与庄稼,求取立国之福、佑民之德的意思。
对社稷神的尊崇和祭祀表示了人类对土地和百谷的报答之情,体现出在靠天吃饭的时代里祭祀活动中的务实内容。
到了后代,以农为本的社稷之祭,已成为国家存亡的标志。
图1-3-7社稷坛,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
劝课农桑,也是历代王朝推行立国富民政策的要务。
周代职官的设立,很注重与农事相关部门的职能。
例如,大宰一职掌管天下万民,举凡九谷的生产,草木的繁育,山林的培护,鸟兽的繁养,都在他的职责之内。
大司徒掌管天下土地舆图与户籍,辨别各山林川泽丘陵原隰等不同地方所生产的物品,以及十二种土壤适宜种植的植物,知道品种,教导人民种植果木以及谷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