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耕织文明 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和以农为本紧密关联的是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划地而安民,量田而定赋,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是统治者必须考虑的。

尽管在具体落实时不一定和上层知识分子憧憬得那么合辙,然而民为邦本确实被推为古代政治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念。

图1-3-6汉代农耕图壁画

当然,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文化观念并不是一种抽象空洞的理念,而是最具体的生存行为和统治行为的理论体现。

“授时颁政”

是历代王朝以农为本政治行为的准则。

古代最高统治者在一定的时候举行仪式劝勉人民努力劳作,“籍田之礼”

和“社稷之祭”

最为重要。

“籍田”

是指人民给官家耕种公田抵充租税。

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当春天到来,天上的气下降,地上的气上升,天地**,草木开始萌生。

天子就要布置农业生产,行籍田之礼。

举行籍田之礼时,天子必须穿着隆重的礼服,选择春天第一个亥日为良辰,亲自乘车载着农具———耒耜,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耕作在供朝廷祭祀用粮的田地里。

从天子开始,依次将耒耜插入土地,逐级递增推耜的次数。

然后成千上万的庶民最终完成这一年中带有启发意义的始耕。

这是一场以象征和模拟为方式的典礼,这种行为实际上超越了仪式本身的意义,具有率先示范、社会导向的作用。

统治者利用这次机会亲切而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务农桑为政本,兴礼节崇教资”

的政治动向,很容易感染劳动者。

所以自周代定下籍田礼,历朝延续,成为推王政之本、劝勉人民及时从事耕作的象征。

与籍田礼一样表示“授时颁政”

思想的还有社稷之祭。

社神为土地的神祇,稷神是五谷的代表,是周人为追念他们的祖先后稷率民躬耕而构想的。

远古时代,在对天崇拜的同时,也有了对土地的崇拜。

大地主生长,养育万物,如慈母一般,故自古就有“父天而母地”

的说法,对地的尊敬仅次于上天。

对社稷神的崇拜,是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向土地、谷物崇拜的发展。

人们认为大地生长草木万物,养育了人类,因而,社稷神被视为具有无穷生命力的神灵。

周公相成王,摄政七年,在新邑建立社稷坛,将社、稷二神合祭,首次明确地为社稷设立坛、墙和神位。

社稷祭祀在周代已有较完备的典礼仪节,包括了场所、日期、主祭者、设施、神位等具体的规定。

周朝还专门设大宗伯一职掌管社稷祭祀,设小宗伯一职掌管建国诸祖先的神位,政府也视祭祀社稷和建社稷坛为国家的重要事务。

古人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以示崇敬土地与庄稼,求取立国之福、佑民之德的意思。

对社稷神的尊崇和祭祀表示了人类对土地和百谷的报答之情,体现出在靠天吃饭的时代里祭祀活动中的务实内容。

到了后代,以农为本的社稷之祭,已成为国家存亡的标志。

图1-3-7社稷坛,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

劝课农桑,也是历代王朝推行立国富民政策的要务。

周代职官的设立,很注重与农事相关部门的职能。

例如,大宰一职掌管天下万民,举凡九谷的生产,草木的繁育,山林的培护,鸟兽的繁养,都在他的职责之内。

大司徒掌管天下土地舆图与户籍,辨别各山林川泽丘陵原隰等不同地方所生产的物品,以及十二种土壤适宜种植的植物,知道品种,教导人民种植果木以及谷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