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后记(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生态美学是在生态学和美学的边缘之间产生的理论形态,也仅仅是一种理论形态。”

[3]本书作者很赞成这一说法。

并且觉得,生态美学理论体系,需要建立在本土、特别是考虑到接受了外来影响的整体性、动态化和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本土实际上。

于是,挖掘人们先前较少注意到的相关材料,初步运用生态美学理论试图阐发这些材料,就成为本书的主要任务。

正是出于上述这些考虑,我们觉得,在尚未整理较为完备的华夏传统生态美学资源的情况下,过早画地为牢,可能不太合适。

因此,我们非常赞成朱立元先生的看法:“首先致力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念、理路、眼光、视角来审视、思索、研究、探讨文艺学、美学问题,应当是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效的选择。”

[4]只是不妨也向比较文学、传统文学扩展一些。

在成书过程中,部分章节初稿梗概曾在《山西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苏州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东疆学刊》等刊物发表,谨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向为本书出版而付出心血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表示感谢,他们的勤奋敬业使得本书减少了不少疏漏。

作者

2013年11月于大连

[1]一说,许贤绪1987年在《中国俄语教学》上的《当代苏联生态文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研究的开始,早期重要的批评论文为2002年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参见纪秀明:《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综述》,《辽宁大学学报》,2009(1)。

但本书认为此说中的前者,不过是介绍国外研究的;后者则时间较晚。

不过本书非常同意该文说国外理论构建了中国生态研究的理论基础,“没有国外理论的评介与分析就没有中国的生态文学及批评”

,很准确公允,本书非常赞成。

还有韦清琦《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外国文学》,2006年第5期)认为:“我国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文化品格与生态环境的联系。

曹顺庆在《中西比较诗学》开篇就以农业性的内陆地理条件和商业性的海洋氛围作为养育中西方诗学的摇篮,并一路生发开去,论述了由此带来的中西艺术的本质、起源、思维等方面的不同特性。”

按,曹著为1988年面世的;胡志红博士较早撰写的生态学博士学位论文,即为曹顺庆先生指导。

而覃新菊《我国生态文艺学研究述评》(《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认为,皇甫积庆《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意识透视》(武汉出版社,2002)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分别为我国生态文学研究专著和第一部外国生态文学研究专著。

而事实上,至少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首都师范大学,1999)、刘湘溶《生态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等,当为更早。

[2]户华为:《“历史并不遥远”

——追忆著名历史学家李文海先生》,《光明日报》2013年6月13日第5版。

[3]罗卫平:《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湘潭大学学报》2005(2)。

[4]朱立元:《我们为什么需要生态文艺学》,《社会观察》2002年增刊。

参见党圣元、刘瑞弘选编:《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