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后记(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过,我倒赞成梁启超的主张……”

“为什么要看历史?希望自己,得点东西;为什么做历史,希望读者,得点益处。

学问是拿来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

[2]

这段话很实在,促人思考。

应该承认,尽管也有不少人主张研究应该多元化,然而由于文史研究具有某些远离现实的特殊属性,长期以来也有标榜为研究而研究、甚至自诩一些屠龙之术为高(以“无用”

为“大用”

)、把与现实功用距离贴近的视为学术性差的、跟风的。

所以,真正在文史研究的语境中、在明确的前提下明言“学问是拿来用的”

,也需要有些勇气的。

本书两位作者,正是试图挖掘宝贵的传统小说生态资源,唤醒、增进当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让传统文史研究有些现实的实际用处。

作者之一的老家在科尔沁草原——白城地区的安广草甸子和嫩江边上的大莱城,尽管有些盐碱地,也不乏水草肥美的湖泊(当地叫“泡子”

,如月亮泡),那里很久就是鸟类、鱼类栖息的乐园,而九十年代后再回老家,昔日美好的自然生态却已面目全非,满目风沙笼罩下的苍凉荒芜,温馨记忆中那些小动物也很难见到了。

尽管,我们古代文学——传统文学研究距离当今社会现实较远、较为疏隔,但作者将当代国外生态伦理批评用于传统小说材料,还是取得了学界的初步肯定。

“国学”

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疆域,应该是广阔的、多元的,将生态伦理批评运用到我国传统小说等叙事文学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

目前,译介学、比较文学领域多介绍一些国外生态文学作品、理论,现当代文学领域已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而古代文学此类研究特别是大面积较系统研究(尤其从过去二三流不入流作品零散材料整理做起的)尚不多见,并非有些古代文学作品从个案上说、从原有的文学本位价值尺度说,可能艺术性不强、文学史地位不高,其生态学蕴含就缺少价值,显然,倘若在生态主题学研究的视野中考察,能较少受到这些局限。

本书虽属基础研究,但也牵涉到国计民生、生态观念的长期改进的大工程,生态问题十分严峻,而且愈益严重,我们子孙后代需要正确的生态观念陶冶!

生态文学研究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支持。

许多外来理论,若能在中国传统文学或学术中找到对应点,并能阐释一些带有系列性的本土材料,才真正能称得上被中国文化所受容。

生态美学、生态伦理批评也是这样。

直到前几年,对于这一理论是否能够建立自身的体系,也还是有争议的。

如类似的说法就不在少数:“生态美学并不是一门可以独立的学科,就像实践美学、现象学仅仅是美学理论而不是美学学科一样。

生态美学仅仅是一种针对生态危机和美学自身理论困境,希望用生态学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自造美学新局面的美学理论形态,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美学和从美学的角度思考生态环境建设的美学理论。

它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范围、哲学基础、思维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