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一返生草长生草和疗病草及其生命延续能量(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动物为自己或同类疗伤治病,其实是某些动物因本能而起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如《农学丛书》所收明袁达辑、清朱丕霞注《禽虫述辑注》一书中称:“虎食青泥而解箭毒,雉察地黄以点鹰伤。”

但有趣的事,当代科学家对此也感兴趣:“本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报道过类似发现并据此找到了为人治病或疗养的一条新途径。

外国人的报道比上述记载晚四百多年。”

[9]这一母题具有绵远的在日常生活中颇具实用价值的效验,于是便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而清末传说又追忆起《异苑》《南史》等所载刘寄奴草故事,两相映照,相得益彰,颇带异草寻源意味:

江南泰州曲塘镇无赖某,偶至郊外,见一大蛇,遂击杀之,分为二。

忽见首节袅袅动,蜿蜒而去。

无赖子迤从之,见蛇入草中,含一草,不知何名,复至死处,口中爵碎,以口敷断处。

移就数四,复成一蛇,疾驶而遁。

无赖大惊,忖曰:“此必‘接骨草’也。”

遂觅归,秘种之,专接筋骨,其效如神,家遂小康。

此与刘寄奴杀蛇事仿佛,而草遂名为“刘寄奴草”

寄奴,刘裕小名也。

先是,两蛇私语曰:“明日寄奴射尔,奈何?”

一蛇曰:“吾有草在,寄奴奈我何?”

故寄奴得此草。

某些动物的确具有特殊的应对突发灾难的自救能力,但需要及时寻找药草“自救”

,传说一旦有现实生活基础就流行得特别顽强,形成一种不灭的舆论,并对某些探宝故事有启发。

清末宣鼎写船户吴氏兄弟有妹未嫁,兄弟俩送一客,客病死,被人告发,巡夜者看守时尸丢,掘一新坟中尸代替,这带伤尸体本是剃发匠陆小芹,被妻子谋害,官员讯问时因客又返生,得悉其患有羊疯症,于是吴氏兄弟被释,而陆妻却不承认谋杀,这时一巨蛇口衔“碧叶黄英小草一簇”

,一边蝈蝈鸣叫着盘绕尸畔,“嚼草成汁,吐入其口,又以余草置其脑后,意甚忙”

,陆小芹复生后言明真相,谋杀犯落入法网,人们都说这草是“返生香”

[10]。

类似返生草崇拜故事还见于王韬《淞隐漫录》卷七《返生草》,故事还忘不了将“仙草还魂”

母题镶嵌到通灵之蛇活动的描述中,生态内蕴复杂化,巧妙地将动物的生存本能与人类的道德价值取向相映,借助动物行为不可知性的神秘魅力,将人类社会伦理规范扩大化普世化。

这里,基于这样一种思维,即生态共同体中植物维续生命的价值得到关注,植物、动物昆虫与人类之间存在着某种生命体内在有机联系,借助植物的“生命素”

来维护、延续人类有机体,就成为这类叙事的关注之点。

[1]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载《中华文史论丛》,1979(2)。

[2]《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三卷,冯承均译,第395—39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王同轨:《耳谈类增》卷二十《鹳卵》,第17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梅溪遇安氏:《后三国石珠演义》第二十三回《刘元海破阵王弥》,第177页,成都,巴蜀书社,2001。

[5]参见刘柏康等:《鹤与文学》,载《文献》,1986(3)。

[6]谢肇淛:《五杂俎》卷十《物部二》,第210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7]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十六,《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一册,第309页,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影印)。

[8]《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四册,第196页,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影印)。

[9]魏露苓:《明清动植物谱录中的生物学知识》,载《文献》,1999(4)。

[10]宣鼎:《夜雨秋灯录》续录卷五《返生香草》,第199页,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