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就让他们来亲眼看看。”
小宇转过轮椅,直视她眼睛,“邀请那些写文章的人来住三天。
不安排接待,不准备稿子,就让他们跟着村民一起干活、吃饭、听课。
如果他们还能写下批评,我认。”
李灵凝视着他,忽然觉得这个男人比从前更锋利了??不是攻击性的锐利,而是经历风雨后依然选择温柔前行的那种坚定。
像山间石缝里长出的树,根扎得越深,姿态反而越从容。
第二天清晨,第一批城市客人抵达。
七个人,清一色三四十岁的职场女性,穿着整齐的户外装,背着专业相机和瑜伽垫。
带队的是位名叫苏婉的心理咨询师,曾在公众号发表过对“触碰蔷薇”
的质疑文。
参观开始时,气氛拘谨。
直到她们被要求脱鞋走进药圃,踩上湿润松软的泥土,有人忍不住“哇”
了一声??那是一种久违的、赤足接触大地的震颤。
中午,众人参与制作玫瑰香囊。
王婆婆手把手教她们缝制布包,一边哼着老山歌。
一个戴眼镜的女孩突然红了眼眶:“我奶奶也这样给我缝过荷包……二十年没见了。”
下午的森林冥想课设在溪边。
小宇由护工推着到场,全程未提项目成就,只讲了一个故事:三年前有个失眠严重的程序员来短期疗养,整夜辗转反侧。
后来他主动申请留下来帮忙建温室,每天搬砖、浇水、记录温度。
两个月后,他说自己第一次睡够了八小时,“不是因为累了,是因为心里踏实了。”
“我们不是在卖产品。”
小宇望着众人,“我们在重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节奏。
你们愿意为快付出代价,也应该有权选择慢的权利。”
苏婉沉默良久,最后举手:“我能采访几位村民吗?我想重写那篇文章。”
接下来一周,营地陆续迎来媒体记者、投资机构代表、公益组织负责人。
有人带着审视而来,走时却悄悄留下捐款;有人原本只想拍照打卡,结果报名参加了下一期护理培训。
而最意外的变化发生在浦应辛父亲身上。
老人真的报了名,每周坐班车来上课。
起初他拄拐站立都困难,现在竟能扶着栏杆走完一圈药田。
有次课后,他拉着李灵的手说:“我一辈子管过大大小小三十家企业,从没想过,教会人量血压比签一份并购协议更有成就感。”
李灵笑着回应:“您这是找到了新的KPI??幸福指数。”
老人哈哈大笑,眼角皱纹里盛满了光。
然而,真正的考验总在晴天之后悄然降临。
九月下旬,省卫健委突然发函,拟将“触碰蔷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