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上所举,于晚明诸子中,最为大师,而无一非宗主宋学者。
此外,宏博之儒,奇节之士,(《全谢山集》中所载甚多,然犹限于江浙一隅耳。
)盖不可胜数。
要皆宋学之所熏陶,无须具论。
余故以晚明为宋学再变时代,盖纪实也。
(皮锡瑞《经学历史》以晚明王、顾、黄诸儒为汉宋兼采之派,甚谬。
宋学中自有考据一门,不曾依托汉学。
当时本无汉学之名也。
)宋学自阳明初变,而心性学始上探孔孟之微。
程朱派以阳明为禅,适得其反。
禅家言心即是性,本有合于孔孟者。
汉以来经师皆不悟心性之旨,守文而已。
程朱始究心性,而所见犹未的当,至陆王乃彻悟。
世儒不知禅之有合于儒,而疑陆王袭禅法,岂不诬哉?此中不及详论,须另为文言之。
宋学至阳明,确为极大进步。
及末流空疏,而晚明诸子又复再变,于是思想自由,更注重实用。
民治论出,则数千年帝制将倾;民族义明,而文化优崇之族类方得独立自由。
历算地理诸学,是时讲者亦众,科学已萌芽焉。
诸子虽反阳明,然实受阳明之孕育而不自知耳。
明世如无阳明学,则吾人之理性,犹不得解放,而诸子之学术思想,又何从产生乎?诸子当神州沦陷,东胡入主之日,冒百艰,拼万死,潜谋光复;大功未集,乃从事学术思想之改造,期于唤起群众。
此等伟大精神,真足挥落日,转大地。
使清世儒生能继诸子之志与业,中国何至有今日哉!宋学经一再变,始有上复晚周之机。
由今而论,中西文化融通,亦于晚明之新宋学可见其端。
余每以晚明为汉以后学术史上最光辉时代,倘亦有识所公认也。
五、宋学衰落时期。
[略]
[注释]
①郭按:此处“四子书”
即“四书”
,下同。
②郭按:这里所说的王船山的“易内外传”
,或下面所说船山“易传”
,即指《周易内传》与《周易外传》。
③郭按:应为《庄子解》。
原载《读经示要》卷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