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教师上前细看,只见碑文并非官方套语,而是用最朴素的方言写成:
>“此地原无学,孩童逐羊牧猪。
自癸卯年起,外师至,授以文字、医药、耕法。
三年间,识字者七十二人,通算术者十九,能写家书者十一。
更有黄氏女,自学成医,救邻村疫病六十三人。
今立此碑,非为颂圣,只为提醒后人:知识非贵人独有,乃天下共器。
凡阻学者,天理不容。”
落款是全村五十八户家长联名。
教师看着看着,喉头一哽,竟说不出话来。
柳青禾轻声道:“这才是真正的宪纲落地的声音。”
当天傍晚,雨停云散,晚霞染红半边天。
村民们自发聚在学堂前的空地上,点燃篝火。
孩子们轮流上台,背诵《归心辞》选段。
一位盲童坐在角落,拉着胡琴伴奏,曲调苍凉又温柔。
忽然,一道身影出现在山坡上。
是个穿粗布衣的青年,肩扛竹箱,步履稳健。
他默默走近,在人群外静静聆听。
直到一个小女孩背到“一人举火,万灯响应”
时声音颤抖,他才走上前,低声接了一句:“我不畏暗,因我心中已有光。”
全场寂静。
教师猛地抬头,认出了他??正是当年从潮音洞启程南下的陈阿满的学生!
“你……回来了?”
教师颤声问。
青年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手稿,封面写着《西南行纪续编》。
“我走了十二年,走过七十二峒寨,建了十八条山渠,教出八百六十一名学生。
去年冬天,我在滇南最后一座山寨种下学堂种子,回来的路上,听说辰阳重建了书院……我就想着,该回来看看。”
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上那个巨大的“人”
字上,久久不动。
“原来,真的有人一直在守着这条路。”
教师迎上去,握住他的手:“你不只是回来,你是把火种带回来了。”
那一夜,他们彻夜长谈。
青年讲述沿途见闻:某峒母系部落因学会记账而推翻男权长老;某沙漠绿洲因引入水利计算法,三年内粮食翻倍;更有西域商队沿途设立“驿学”
,专供旅人子女夜间读书,被称为“星途书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