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手持一串油光润泽的念珠,静静地坐在蒲团上,如同与整个禅院的气息融为一体。
陈骏恭敬地行礼拜见后,在禅师下首的蒲团上坐下,斟酌着语句,并未直接拿出《大衍残局》棋谱(那太过惊世骇俗,且恐牵扯慕容家),而是将自己近来修行中遇到的心境困惑,以较为含蓄的方式道出:“晚辈陈骏,近日修行,常感心神难以真正静定,似有妄念纷飞,如风中絮,于关键处难以突破,徒耗心力。
尤其……尤其遇到一些看似截然对立、难以调和之人事,心中常感矛盾胶着,难以把握其中平衡取舍之道,如陷迷雾,不知东西。
恳请禅师慈悲开示,以解愚蒙。”
慧明禅师静静聆听,手指缓缓拨动念珠,目光平和地注视着陈骏,仿佛已看透他内心的波澜。
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甘露洒心:“阿弥陀佛。
施主所感之困扰,看似外缘所引,实乃内心‘执着’之显现。
心之所以不静,非因外物纷扰,实因内心有‘执’。
执着于胜负之相,执着于善恶之判,执着于人我之别,执着于得失之心。”
他语气平和,却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核心。
“执着于善恶之判…人我之别?”
陈骏身心微震,若有所思,这正是他面对绾绾时最大的心结。
“正是如此。”
慧明禅师微微颔首,目光愈发深邃,“世间万法,缘起性空,本无绝对。
刚与柔,正与奇,动与静,乃至施主所言善恶、人我,并非截然对立,犹如手掌,有正面有反面,看似不同,实为一休。
执着于分别,立此斥彼,便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心生是非烦恼,不得自在。
我禅宗讲求‘不二法门’,便是要超越这些相对的概念束缚,直见诸法实相,彻见本心。”
,!
他顿了顿,捡起地上一片落叶,置于掌心,继续道:“譬如这片落叶,施主见它是枯是荣?是美是丑?若执枯荣美丑,便生喜怒。
若知它春发秋落,本是自然,何喜何悲?施主心中矛盾,或许并非外在人事真正对立,而是施主内心对此立了分别,判了高下,故生取舍烦恼。
若能放下分别,以平常心观之,如同观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不迎不拒,不取不舍,只是明明了了地知晓其本来面目,则矛盾自消,心自然安,智慧亦由此而生。”
“放下分别心…以平常心观之…”
陈骏喃喃重复着,心中似有光亮透入迷雾。
他想到自己因绾绾“魔女”
身份而产生的剧烈挣扎,不正是强烈的“人我”
、“善恶”
分别心在作祟吗?若放下这概念的执着,只观其行、察其言、体其心,又会如何?再看那《大衍残局》,那极致的黑白冲突,是否也并非要你死我活,而是要修行者超越胜负,体会冲突背后那更高层次的、动态的平衡与和谐之道?“然则,”
陈骏忍不住进一步追问,这关乎他最切实的困扰,“心中情感波动,有时如潮汹涌,非理性所能完全遏制,明知是妄,却难以自持,又如之奈何?”
他问的是绾绾带来的情感冲击,也是修行中常见的“心魔”
。
慧明禅师微微一笑,笑容中充满了无限的智慧与包容,仿佛早已洞悉一切:“情非洪水猛兽,乃众生本具之性。
然情如江河之水,可载舟航运,亦可泛滥成灾。
关键在于‘觉照’二字。
知其起处,知其灭处,观其流转,不随波逐流,亦不强行壅塞压抑。
犹如明镜照物,物来则形现,物去则镜空,镜体本身如如不动,不染一尘。
修行之人,非是要断情绝欲,成土木金石,而是要修得一颗‘如如不动’的清明心,能如实知见一切情绪念头的生住异灭,而不被其牵绊奴役。
此乃‘定慧等持’,是真正的安心法门。”
“觉照…如如不动…定慧等持…”
这些禅宗法语,如同一把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陈骏心中一层层枷锁。
他意识到,自己对绾绾产生的那丝莫名情愫,或许并非必须斩草除根的魔障,而是需要去正视、去“觉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