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也想录!”
一个胖乎乎的男孩站起来喊道,“我要告诉我爸,我不是懒,我只是想多睡一会儿!”
全班哄笑,连林浩然也忍不住笑了。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公益项目,而是一场静默的革命??让那些从未被重视的声音,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天后,他接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电话,对方表示希望将“回声种子计划”
纳入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工程,并在全国推广五百所“声音教室”
。
更令人意外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也发来函件,提议将《万家灯火》系列作为“全球人文倾听行动”
的参考案例。
但他最在意的,还是那些看不见的变化。
比如,那个曾因矿难失去丈夫的李秀兰,最近寄来一封信,附着一段录音。
她说,自从她的故事被播出后,村里有个年轻媳妇开始学法律,帮十几个妇女追讨拖欠工资;还有个辍学两年的女孩重新报名了夜校。
“林导演,”
她在信里写道,“原来讲出痛苦,不只是为了哭一场,而是为了让别人少走弯路。”
再比如,深圳那个在电话亭里哭泣的打工妹,后来专程找到节目组,说她弟弟拿着奖学金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特意录了一段话:“姐,谢谢你当年没放弃。
我现在每天都会去学校的广播站帮忙,因为我知道,声音能给人力量。”
林浩然把这些信和录音整理成册,命名为《回声录》,准备放进正在筹建的“中国声音档案馆”
。
这不是一座实体建筑,而是一个流动的数据库,储存着普通人生命中最真实的一句话、一首歌、一段沉默。
秋天来临的时候,他再次踏上旅途。
这一次,目的地是内蒙古草原深处的一个游牧家庭。
那里有一位百岁老人,据说是最后一位能完整吟唱古老史诗《江格尔》的人。
当地政府多次试图录制,都被她拒绝。
直到听说林浩然是“做万家灯火的人”
,她才答应见一面。
草原辽阔无垠,天空蓝得近乎透明。
蒙古包外,老人盘腿坐在毡毯上,银发如雪,眼神却锐利如鹰。
她盯着林浩然看了许久,忽然用蒙语问:“你听得懂死亡的声音吗?”
翻译迟疑了一下,还是如实转述。
林浩然摇摇头:“我不确定。
但我听过很多人在死前说的话,它们不像告别,更像播种。”
老人沉默片刻,缓缓取出一把陈旧的陶布舒尔琴(马头琴的一种),轻轻拨动琴弦。
乐声苍凉悠远,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风沙。
然后,她开始吟唱。
没有麦克风,没有灯光,只有风掠过草尖的沙沙声作伴奏。
她的声音沙哑却有力,讲述着英雄格萨尔王如何带领族人战胜灾荒、抵御外敌、守护家园。
整整两个小时,她未曾停歇,仿佛要把一生的记忆压缩进这一曲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