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放映前,林浩然特意请来手语翻译,并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份盲文版节目单。
当片头第一段新疆牧民的女儿背课文的声音响起时,整个礼堂陷入一种奇异的安静??那些听不见的孩子们,正专注地看着大屏幕一侧的手语演员,用双手舞动出声音的模样。
到了重庆出租车司机母亲唱起老歌那段,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突然站起身,用手语比划:“这是我唱给我女儿的歌,她在六岁那年发烧失聪……我以为没人记得了。”
她的女儿坐在旁边,已是中年妇女,此刻早已泪流满面,紧紧抱住母亲。
林浩然站在角落,看着这一幕,心口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他知道,这些声音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们本该消失于时间之中,却因一部作品得以重生。
首映结束后,网络上线同步开启。
短短十二小时,《无声之声》全网播放量突破八千万,豆瓣评分飙至9.8。
无数评论涌来:
>“我父亲聋哑,一辈子没说过一句话。
昨晚我陪他看完,他拉着我的手,一遍遍指着屏幕,眼里有光。”
>
>“我在深圳做外卖骑手,录了一段送餐间隙给老婆打电话的声音投稿。
没想到真被选进了第四章!
朋友说我‘上电视了’,我说:不,我是被人听见了。”
>
>“我妈阿尔茨海默症晚期,今天她看着电视里的孩子念信,突然叫出了我弟弟的小名。
医生说这是奇迹,我说,这是爱的记忆在苏醒。”
林浩然把这些留言打印出来,贴满了剪辑室的墙壁。
他说:“这些才是真正的影评。”
与此同时,“回声计划”
持续发酵。
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主动记录生活中的声音片段:一个单亲爸爸录下每天清晨叫孩子起床的对话;一对结婚五十年的老夫妻对着麦克风互相道歉;一位临终关怀护士录下了病人弥留之际轻声说的“谢谢”
。
甚至有人寄来老式磁带,说是二十年前亲人录下的生日祝福,如今已成为家族唯一的语音遗产。
林浩然决定扩大项目规模,在全国设立十个“声音驿站”
,由志愿者协助偏远地区居民录制音频,并提供基础设备支持。
第一站选在甘肃马春梅所在的村庄。
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村民们已不再陌生,远远看见他就挥手喊:“林导演,我们准备好啦!”
村小学的操场上搭起了简易录音棚,孩子们排着队走进去,有的紧张得结巴,有的大声朗诵诗歌,还有一个小男孩认真地说:“我要告诉我爸,我不怪他出去打工,我只是想他过年能带个橘子回来。”
林浩然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点头说:“这句话很重要,我会让它飞得很远。”
当天晚上,他在村民家借宿。
饭桌上,马春梅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笑着说:“你现在是我们村的名人咧。”
林浩然摇头:“你们才是。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的电影什么都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