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此同时,《高空的父亲》票房逆势上涨。
第二周日均排片不足8%,却凭借口碑实现单日逆跌。
豆瓣评分稳定在8.9,超三十万人评价。
影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佳作,但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集体忽视的角落。”
某日深夜,林浩然正在剪辑《泥土之下》的前期样片,苏晚打来电话:“央视纪录片频道想做一期专题,主题是‘被看见的普通人’,点名要采访你。”
“不去。”
他下意识拒绝。
“为什么?”
“我不想成为符号。
我想让这些人成为符号,而不是我。”
苏晚沉默片刻:“可你不出现,谁来传递他们的声音?”
林浩然望着屏幕上那位怒江母亲攀爬藤梯的背影,终于点头:“我可以去,但条件是:镜头必须对准他们,不是我。
我要带着老赵、李阿姨、张晓芸一起上节目。
让他们亲口说。”
对方笑了:“这才是你。”
录制当天,演播厅座无虚席。
主持人开场便说:“今天我们不聊明星,不聊流量,我们聊聊那些从未站上舞台,却撑起生活重量的人。”
镜头扫过观众席,全是普通劳动者:穿工装的电工、戴护士帽的护工、背着书包的学生家长……他们神情拘谨,却又难掩激动。
林浩然坐在台侧,始终未发言。
直到主持人请出第一位嘉宾??老赵。
他穿着唯一一套西装,领带歪了,手也不知该放哪儿。
可当他开口,全场安静。
“我是个钢筋工。”
他说,“干了三十年。
手上这伤,是二十年前被钢条划的,到现在还疼。
我儿子以前从来不问我干啥,每次打电话就说‘爸你注意安全’,说完就挂。
可上周,他突然问我:‘爸,你每天几点起床?’我说五点。
他又问:‘那你几点收工?’我说太阳下山才算完。
他听完,哭了。
他说:‘爸,你比我高三还辛苦。
’”
台下有人抹泪。
接着是李阿姨,她说自己报名参加了社区朗诵班,第一次登台念的就是那封没写完的“想去西湖”
的纸条。
她说完,全场掌声雷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