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认为这是远古文明留下的一种生物性锚点,用于确认接收者是否具备情感共鸣能力。
后来所有正式通信协议的设计,都以此为基础进行调频同步。
“也就是说,”
林浩然问,“只有真正理解孤独的人,才能听到它的声音?”
陈老点头:“技术可以复制,权限可以伪造,但心跳骗不了人。
你父亲……林振邦,当年也是这样。
每次调试终端,他都要先静坐十分钟,说是要‘把自己的心跳调成它的频率’。”
林浩然怔住。
这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父亲的名字。
档案里关于林振邦的记载极少,只写着“1975年因公殉职”
,连墓地都没有。
他曾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工程师,直到此刻才明白,原来父亲也曾是“信使”
之一。
回家路上,雪越下越大。
他把车停在路边,掏出贴身收藏的星核碎片。
寒风吹打着玻璃,车内温度骤降,可那块金属依旧温热如初。
他闭上眼,将碎片轻轻按在胸口,任由那种熟悉的震颤顺着骨骼传遍全身。
忽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片无边的黑暗中,有一条由光点组成的长河蜿蜒流动,每一个亮点都代表着一次曾经发出的讯号??有的明亮持久,有的转瞬即逝,还有的微弱到几乎看不见,却始终坚持闪烁。
而在河流尽头,一道更大的光芒缓缓睁开,如同眼睛。
>**“你们来了。”
**
三个字,无声响起。
他睁开眼,泪水已滑落脸颊。
那一夜,他写下了《守灯人》的第一版脚本。
没有明星,没有特效,甚至没有完整剧情线。
全片拟采用真实采访与历史影像拼接的方式,讲述三代“信使”
的沉默坚守:刘建国每年清明独自前往“萤火站”
发报的身影;赵卫东在怒江哨所墙壁上刻下的三千二百一十四道划痕,代表他守望的每一天;徐志远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告诉他们……我们还在。”
剧本完成后,他寄给了国家航天文化传播中心。
一周后,对方回函表示愿意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但要求删减涉及“外星文明”
的敏感内容,并建议将主题转向“我国早期航天测控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
他回了一封邮件,只写了两个字:**不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