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迅速比对数据库,果然匹配成功??正是曾在鄯善站录制留言的李秀兰丈夫,赵大柱的战友,李长根。
“找到了……”
他声音颤抖,“阿姨,您听见了吗?您的男人,没逃,也没病,他是守到最后的人。”
消息传回,李秀兰已在医院卧床半月,得知后竟挣扎着要起身。
孙子含泪劝阻,她却固执地摇头:“我要去接他回家。”
十天后,遗骸移交仪式在武威举行。
三百多名老兵自发列队迎灵。
林浩然宣读追认决定时,天空忽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祁连山脉。
“李长根同志,生于1946年,卒于1974年8月17日。
因公殉职,追授烈士称号,补办葬礼,立碑铭文如下:‘他未能看见列车驶过,但他用生命铺平了轨道。
’”
礼兵鸣枪致敬那一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跌跌撞撞冲进人群,扑倒在棺椁前。
她紧紧抱住骨灰盒,哭得像个孩子:“老李啊,你答应给我买红糖的……你说修完路就带我去敦煌看莫高窟……我都等了五十年啊……”
她是李长根的妻子,王桂香。
当年接到“病退”
通知时,她不信,跑到工地找了整整三个月,直到被人强行送回。
此后每年清明,她都在村口烧纸,嘴里念着:“你不回来,我就一直烧,烧到你能看见为止。”
林浩然蹲下身,轻轻握住她的手:“阿姨,现在他看见了。
他也回来了。”
回到北京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将“人民记忆库”
升级为国家级公益平台,设立“无名者DNA比对中心”
,并与公安部人口数据库建立绿色通道。
同时,启动“千灯计划”
??在全国一千个曾发生重大建设事故的地点,安装太阳能语音碑,扫码即可聆听逝者生前录音或家属寄语。
第一个试点选在青海格尔木。
那里曾是青藏公路最艰险的一段。
1976年雪崩事故中,二十七名筑路工人集体掩埋,至今仅确认九人身份。
林浩然带着团队跋涉至海拔四千米的雪线,在当年事发地竖起第一座语音碑。
碑身刻着一句话:“你们的名字,风吹不散。”
开碑仪式上,藏族少年加措也来了。
他带来了母亲留下的那条未织完的红围巾,亲手系在碑顶。
风起时,红绸猎猎舞动,宛如火焰。
“阿爸,”
他对着麦克风轻声说,“今天我很勇敢。
我没有哭。
我想让你知道,你的儿子长大了,会讲汉语,会唱歌,还会帮别人找爸爸。
林叔叔说,爱是可以传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